“除卻此外,王還……”說到此,蜚廉有些猶豫,無奈,帝辛的這一個命令,他看不懂,也不敢懂,更不敢相信王會勒令九青必須重視此事,甚至讓他蜚廉,也留在朝歌,在練兵之途,助力九青。
九青感到蜚廉的怪異、猶豫,他心中有了一些猜測,遂道:“可是奴隸相關?”
諸國大子又有多少呢?
他們是自幼學習管理一地事宜的基礎,但是他們能否成事,還另說,並且大子只是過渡,終會離去,待大子離去,朝歌難道又要陷入孤寂,只能交給氏族管理嗎?
帝辛自然有遠見,所以他想重用商人,可是商人都在妹都,妹都被氏族佔據,其餘商城也都有百年氏族盤踞,難以在此時動手培養商人,只能暗中交給費仲培養。
至於朝歌就不同,這裡是帝辛完完全全掌控的地方……可這裡沒有商人,只有奴隸。
奴隸…有何不可!
武丁之時,可是有傅說此人!
傅說居於版築之間,輔佐武丁安邦治國,為大尹是也,與當時的大宰·甘盤,為殷商二相,一內一外,形成武丁時期的盛世,當時氏族之間,誰敢不服?
殷人屢遷,前八後七……
九青隱隱有記,大商滅夏前遷都八次,滅夏後至今,已經遷都七次,大商的城池也由此而來,但是其中詳細卻不清楚了,但可以猜測,遷都是將殷商腐敗的氏族宗室們的底蘊打散,再一次鞏固了商王地位的方法。
如此先例,帝辛自然不會忘記!
而那些氏族宗親們,自然也不會再讓商人得逞!
此時,九青才感覺後背一寒,原來這一場遷都之事下,如此暗流湧動,只怕稍有差池,就是萬劫不復。
大商的命運具在遷都之事上,比之戰爭還要重要。
若是當時九青親自占卜,他怕是耗盡氣運,耗盡生命惡意無法得到答案。
當時,是姬昌藉助鳳鳥為姬旦占卜的嗎?
九青還記得那佔辭——大勝歸來,當為大吉!
這真的是占卜得出的佔辭嗎?
不是九青不相信姬昌的占卜實力,只是此事關乎大商命運,此時還未著《周易》,還未成聖人的姬昌,真的能占卜出遷都之事?
九青眉心一疼,微微閉目。
耳畔,卻是蜚廉終於在無奈中,說出王令:“王欲效仿武丁之德,從奴隸中尋求傅說一般的聖人,遂希望小卜能留意朝歌城中的奴隸,其中有賢德才學者,即使只是有些許天賦,也可動用一二,給予機會,最好是能……”
說到此,蜚廉聲音壓低,即使是他的兩位親子也不能告知。
九青卻明白,不等蜚廉說明,就低聲回道:“為王培養能用之臣,九青曉得,朝歌需要運轉,既少不了如傅說一般的外政聖臣,也少不了各行各業的小眾人臣。”
蜚廉眼中閃過驚訝之色,感嘆九青的智慧。
“莫不得王重用汝,望汝能當得起王的信任。”
如此,蜚廉放下自身身為廉師的地位,對九青一拜,九青也回之,兩人相視,將朝歌符牌掛在自己的腰間,不過與蜚廉大大咧咧展示而出不同,九青將符牌隱藏在斜披的斗篷之下,他並不希望他的身份一開始就暴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