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編的野史都成真了

第1章 震驚!牛頓竟是明朝逃亡皇子

李源刷到那條影片時,宿舍空調正在嗡嗡作響。

《驚天反轉!牛頓竟是明朝逃亡皇子?十項鐵證顛覆認知!》

他看著螢幕上的內容嗤笑出聲,封面是牛頓肖像與明代藩王畫像的重疊圖,乍一看有幾成相似。

“換臉都懶得調透明度。”

他截了張圖準備發朋友圈,忽然注意到影片簡介裡標註的文獻編號:

TRIN/16C/N-Newton-007。

這串字元讓他想起之前查資料時看見的劍橋三一學院的檔案編碼,第三位字母應該代表捐贈者姓氏縮寫。

點開影片,開頭是段4K修復的“牛頓手稿”影像,羊皮紙上浮著臺閣體批註:“佛郎機曆法精妙,然較《大統歷》猶遜三籌”。

“這縫得也太多。”

他拖動進度條,畫面中,牛頓畫像與明代藩王的面部對比圖彈出時,彈幕瞬間被“複製貼上”刷屏。

看到這,很明顯又是一個營銷號影片。

緊接著影片裡的下一個鐵證,那是一系列照片,畫面並不清晰,角度也有些矮,拍攝者應該是用的隱藏攝像頭。

地點是國外某個皇室的私人莊園內,裡面出現了一個藏品。

那是一本研究《永樂大典》的筆記,內容倒是沒什麼,但最後的署名卻是:IsaacNewton。

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聯絡到了一起,怎麼看怎麼怪。

這個up主很明顯是融合了牛頓和國內的元素,再結合一些偽紀錄片似的照片和影片,以讓他的內容看起來有可信度。

這一套忽悠一般人還行,稍微瞭解一點的就知道完全不可能。

幾百年了,牛頓是什麼人難道還能不清楚?

……

點開評論區,不出意外,懷疑的還是佔多數。

熱評第一掛著打假檄文:UP主偽造大英博物館藏品編碼。

@歷史掃地僧(歷史博主認證)。

“影片中筆跡模仿的司禮監批紅體本身存在時代矛盾,明代司禮監的批紅制度始於宣德年間,而到了萬曆年間的批紅筆跡就已形成工整的臺閣體風格。”

@劍橋摸魚人(定位劍橋郡)。

“剛用校卡刷開檔案館,用電腦查了下,根本就沒有這個編號的檔案,up主造假的痕跡太明顯了。”

當然,也有不少對此深信不疑的評論。

xxx:“我就說工業革命起源於研究永樂大典。”

xxx:“其實我早就懷疑了,看到up主的影片,這下證實了我的猜測。”

xxx:“贏!”

原本看到這裡影片已經定性了,直到李源翻到了一條評論。

@吃瓜群眾9527

“有點不對勁!我在故宮官網看到了一個物品‘崇禎皇子印’,和影片裡的玉璽一模一樣!”附帶了一個連結。

真的假的?

李源抱著好奇心點開。

連結跳轉到故宮頁面,畫面中顯示著《海外回流文物展》第三件展品是鎏金青銅印,展品詳情裡標註著“2023年購自倫敦私人收藏“。

簡介寫著:“崇禎皇子印,左側龍紋第三鱗片缺損”。

李源感覺後頸發緊,隨著這條評論的出現,更多的證據也相繼出現。

有留學生拍了張劍橋教授電腦的螢幕照片,裡面出現了TRIN/17C/Newton-007的字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