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這個資訊洪流的世界裡,真假蒙娜麗莎的熱度很快就被新的熱點擠到了後面。
人們關注的核心焦點,始終緊緊圍繞著鄭和事件。
自從歷史真相釋出影片之後,相關文物的發掘只能說在進行。
如今,一個全新的歷史人物加入到了這場歷史大討論中,這一訊息瞬間引發了廣泛而熱烈的關注。
眾人滿心好奇的關鍵,自然是達・芬奇在這段神秘歷史中究竟留下了什麼痕跡。
在影片中,專門花費了一定篇幅來介紹相關記錄,那也是整個影片中最讓人費解的部分。
那些隱晦的表述,模糊的記載,為鄭和環球航行這一原本就充滿傳奇色彩的事件,增添了更多神秘面紗。
如今的新發現,能否公佈更多不為人知的內容呢?
不過訊息的公佈者雖然將那張完整的羊皮紙內容發了出來,成為訊息具備可信度的主要原因。
但有人依然心懷疑慮,畢竟此前牛頓事件中曾出現過造假風波,那次精心策劃的虛假事件讓不少人上當受騙。
所以在沒有看到更多具體確鑿的證據時,不少人都秉持著謹慎懷疑的態度,不敢貿然相信。
不過,這絲毫未能阻擋人們對此事展開熱烈討論。
首當其衝的,便是達·芬奇這個身份帶來的深遠影響。
已知的歷史中,他的身份極為特殊。
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當之無愧的傑出代表,在諸多領域均取得了非凡成就,佔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而這樣一位在西方世界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人物,如今卻再次與東方世界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絡,其中蘊含的影響不言而喻。
“話說,達·芬奇是文藝復興後三傑吧,這件事義大利怎麼看的?”
“東西就是在義大利發現的,訊息也是透過義大利傳播出來的,還能怎麼看?”
“這是要站隊中國?”
“感覺不像,這種涉及歷史文化的複雜事件,怎麼可能簡單地用站隊來衡量。”
“不要把國家擬人化,如果對於這樣的歷史發現沒有其它不同聲音,那必然是有利益相關,透過一個歷史人物的關聯,能夠在當下獲得更多利益,從國家層面而言,沒必要拒絕,至於民間,該反還是反。”
“你這麼說確實,最近好像是有不少官方合作的訊息。”
“不過不能掉以輕心,拿錢後翻臉的情況還少嗎?”
“這就是一場政治戲碼罷了,臺上各國代表吵得不可開交,臺下說不定還經常私下交流。”
“別給義大利加戲啊,明明是一個法國人發現的,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這個法國人挺厲害的,不僅一個人找到了達·芬奇藏起來的東西,還公開發布出來,沒想著獨佔,挺有格局。”
“主要是目前看達·芬奇的成就好像受到中國的影響不大,而且也不是東方人,很大可能只是在明朝活動過,甚至可能是中途上的船,都沒來過明朝本土。”
“那當時影片裡說他是雲南夷族遺孤怎麼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