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
“特殊古代歷史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
李建業出任所長一職,周國偉與趙前擔任副所長。
這兩人一人由上級委派,主要負責協助行政工作,確保研究所各項事務運轉有序,另一人則負責技術相關事務。
往下又主要分為了對內,對外兩個核心小組。
分別由各自的組長負責管理,專門處理國內外的特殊歷史事件。
同時還擬訂了在面對不同歷史事件時,小組之間的人員變動和具體活動安排。
不過鑑於目前僅有牛頓相關的這一特殊歷史事件,整個研究所的工作也就沒有進行細分。
除此之外,就是和技術組的對接,這事主要由李建業一個人處理。
儘管研究所的成立並未進行大規模的宣傳,但還是引起了一陣討論。
“嘶,難道真的存在消失的歷史?”
“我就想問問,最近的考公能考這個研究所嗎?”
“估計夠嗆,這種新成立的機構,前期都是從其他部門調配人手,等後續需要擴充規模了,才會對外公開招聘。”
“這研究工作到底咋開展啊?感覺和傳統考古沒啥關聯,我們學校考古系的教授都沒摻和過這事兒。”
“確實,到現在都沒說明白,這些特殊歷史線索究竟是怎麼被發現的,以前為啥一直沒被察覺。”
“哎,我就知道是這樣,只會把無關緊要的事讓你知道,知足吧。”
“這種事只能說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
“謎語人滾出哥譚!”
“外網都在傳,是光明會刻意隱藏了牛頓的資訊,不光牛頓,愛因斯坦,特斯拉這些人也被他們藏了一手。”
“我還說是我做的呢,吹了這麼久的光明會,牛頓文物都要被挖光了,也沒見有什麼反應。”
面對種種猜測與議論,特殊古代歷史研究所除了及時釋出新的文物發現成果外,並未對這些說法過多解釋。
人們對此腦洞大開,各種猜測層出不窮。
就是各種陰謀論亂飛,一些亂七八糟的組織也被無端編造出來。
至於那些疑問,也就埋在了網際網路的討論之中,時不時有人提及,但始終沒有一個確切定論。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特古所變得非常忙碌。
首先是人員安排,安置海內外分組的工作人員,以及與其他相關部門進行工作交接。
再之後,就是新文物的發現。
自從牛頓DNA鑑定結果確定以來,不斷有文物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
短短几天,就超過了之前的所有發現。
相關研究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軌,朝著更為專業,深入的方向推進。
就在這期間。
一則並未引起太多人關注的小新聞悄然出現。
事件發生在英國一座偏僻的小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