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圖中還繪製了雙足跳躍的“巨鼠獸”與“無翼鳥”,旁邊配文“獸群奔若驚雷,鴕鳥啄石如粟”。
在大陸周邊的海域上,特別劃出一塊區域,標註為“珊瑚林”,寫下了“礁如刀戟,舟不可近”的記錄,旁邊還形象地畫了一艘沉沒的船隻。
“臥槽臥槽,澳洲這麼早就被發現了?”
“牛皮,這幅圖記錄的也太詳細了。”
“你說這是現代人制作的我都信。”
“有誰知道現在世界上第一個世界地圖是什麼時候嗎?”
“肯定比鄭和晚,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哥倫布都還沒出生呢。”
緊接著,畫面進一步切換,展示出更多世界的風貌。
在北扶西洲,也就是北美洲的區域,落基山脈處注有“銀山聳峙,夜放白光”。
中部平原標“野牛原”,東部森林則注“羽人林”。
在北美的最北方,關於五大湖的標註為“北溟有池,周千里,冬月冰封可行車”,再往北則是一片空白。
在南美的亞馬遜河,被描述成為了“萬木江”,並注有“水色如墨,鱷蛟潛伏”。
而麥哲倫海峽,在這張圖中被命名為了“龍尾峽”。
“玄冰覆地,厚逾千丈”“夏至之日,晝極長而不夜,此地近天極,陰陽顛倒”。
關於南極的記載,同樣佔據了一定篇幅,雖然並沒有詳細的地圖描繪,但明確表明了這裡存在一塊冰雪大陸,環境惡劣,常人難以在此生存。
“哥倫布:糟糕,這是衝著我來的!”
“麥哲倫:別急兄弟,等我先抽根菸冷靜冷靜。”
“樂,兩難兄難弟。”
“鄭和:池塘十朵蓮,我只採一朵,所以你們採九朵蓮啦。”
畫面中,詳細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地理情況,其中部分描述,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或許並不完全準確。
但在那個科技尚不發達的年代,這無疑是當時最先進,最全面的世界地圖。
它所展現出的地理認知水平,遠遠超越了同時期的其他文明。
“我大明朝天下無敵!”
“這都快比西方大航海時代發現美洲早了百年了。”
“大航海是什麼垃圾,說不定就是偷的我們的技術,鄭和下西洋結束沒多少年,大航海就開始了,哥倫布也發現了美洲,緊接著就是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你要說這之間沒關係我是一個不信。”
“哥倫布麥哲倫算什麼玩意,早該踩下去了,本來就是西方殖民者宣傳的那一套,就算不是鄭和先發現北美,那印第安人是什麼?而且還有斯堪的納維亞人也到過美洲,這可比他們早了幾百年,所謂的發現不過是殖民發現。”
“確實,原住民生活得好好地,你來一句發現,殊不知這個發現死了多少人?一群殖民屠夫罷了。”
“話不能這麼說,至少在航海史上,這都是做出過貢獻的人,雖然評價有爭議,但也不能簡單的二極體。”
“馬上就不是了。”
“讚美不是靠貶低別人來獲取優越感的,就算你技術再牛逼又什麼樣?你又沒傳下來,別人也不知道,現在發現了有什麼用?大航海時代早就過去了,過於在乎過去的歷史,又能得到什麼?完全忽視了未來的發展。”
“鬧麻了,哪裡都有唱反調的。”
隨著地圖的展示,不難發現這張《大明坤輿海陸全圖》明顯只是某個更大規模地圖的一部分。
關於非洲與歐洲的部分,相對比較殘缺。
或者反過來說,如今人們所知曉的鄭和下西洋的地圖,極有可能就是從這張更為宏大的圖中擷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