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醫聖:從給長孫皇后開胸開始

第38章 術前談話永遠是外科醫生最不願面對的

青囊書,傳說是華佗一生醫術的集合,所以叫“書”而不是“經”。

但,青囊書這個名字,也只是個傳說杜撰而已。

只是因為秦漢時期遊方醫生多身背青囊,青囊中放著醫書,而華佗在歷史傳說中的形象就是漢末遊方醫生的身份,

因此才有“青囊書”的說法。

但早在先秦戰國時候,就有一本講解風水原理的著作,名為“青囊經”。

所以很明顯,華佗若真寫了醫書,有醫書存世,絕不會以“青囊”命名。

“青囊書”,終歸不過是後人在表達對華佗一身驚世駭俗的醫術失傳的遺憾罷了。

但吳晟顯然不認為它是杜撰,看張雲霄的眼神很嚇人,恨不得吃掉他。

張雲霄被他看得發毛,而且被一個山羊鬍的四十多歲男人抓著胳膊,如同三流戀愛戲裡男主抓著女主一樣,讓他一陣惡寒。

他連忙將吳晟的手打掉:“青囊書?你要這麼覺得,那就是吧。”

張雲霄語氣敷衍,但說的並沒有錯。

開顱取涎的法門,的確出自華佗醫術。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給曹操開顱取涎,取涎不成反被取了性命。

聽上去駭人,做起來,呃,在沒有消毒沒有影像輔助,沒有趁手工具,只有初級麻醉藥物麻沸散的前提下,做開顱手術,也的確駭人,

但華佗定然是之前做成功過的,這才敢對曹操提出開顱取涎的治療方案,否則就真是嫌命長了。

無垢這時說話,讓吳晟狂熱的心冷靜了一下:

“吳大夫,張大夫說要開啟舅舅頭顱,取出風涎。還說除此法外,再沒有什麼能救舅舅的性命了。

“我們實在分不清它是否可行,所以讓你來判斷一下。”

吳晟想死。

這年頭,太醫也忒不好乾了。

不僅要給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看病,冒著掉腦袋的風險,現在還得去評估別的大夫的治療風險。

這僅僅是評估麼?不是。

如果他說沒危險,張雲霄把人治死了,張雲霄自然要死,他也得陪葬;

如果他說有危險,張雲霄沒救治,人死了。張雲霄自然能活,但他一樣要死。

有沒有危險實際上不打緊,關鍵人得活著。

人活著,他也能活。人死了,他也得死。

他承認,他剛知道張雲霄的治療方案的時候很是吃驚,對於華佗神術很是嚮往,極想親眼見證一番,

但當這番見證跟自己性命掛鉤,他發現自己也沒那麼嚮往,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有皇后發話,避是避不過的,就只能拖。

拖著讓張雲霄不做開顱,拖著讓高老爺活得儘可能長一些,或許拖著拖著高老爺就好了呢?

這也是常規的做法,按時吃藥,然後等待,等待病人痊癒或者死掉。

“高老爺的病的確重且複雜,”吳晟對張雲霄說:“但張大夫的治法,實話說只存在在傳說中,現實中從沒人見過。

“頭乃六陽之首,腦髓更是極為柔軟,你若將人腦袋劈開,那人豈不是死了麼?

“即便不死,怕是也創傷不小。”吳晟建議:“倒不如還是以湯劑為主,在原本湯劑至寶丹的基礎上,加上醒神鎮魂的藥物。

“你看如何?”

不如何。

吳晟意思是,手術風險太大,還是保守治療的好。

至寶丹,是皇宮太醫署流傳的寶藥。

說是“丹”,實際上可以是湯劑、可以是膏藥。據說是歷朝歷代傳承下來,最早起源於哪朝哪代已不可考了。

但從藥材上來看,差不多是豪華加量版的安宮牛黃丸。

加的是什麼呢?是硃砂。所以它是以“丹”命名,而非“丸”。它的副作用,要比安宮牛黃丸大得多。

至寶丹加相應的醒神藥物,的確對症,吳晟的建議倒也沒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