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之後的幾年裡,超市野蠻的發展,一家又一家的大型連鎖超市開了起來。
不用想都知道,這個年代開超市,肯定是很賺錢的了,而且不愁沒有生意,開一家就是火一家。
不過幾年之後,隨著網際網路購物的發展興起,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購物發展起來之後,超市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很多大型連鎖超市,也紛紛的倒閉,關停了,中小型超市也是生存艱難,遍地開花的超市便利店,更是競爭十分的激烈。
很快超市裡面就堵滿了人,收銀臺前排滿了等待結賬的顧客,很多貨架上的貨物,也被搶購一空了,超市員工正在忙著補貨。
而外面保安也在限制人員繼續忠入超市中,防止發生踩踏事故。
而且放更多的人進去也沒用了,收銀臺也根本忙不過來,儘管調派了人員幫忙,一個收銀位就安排了三個人,一個人負責掃碼結算,一個人負責把商品裝入購物袋中,還有一個人負責找零錢,儘可能的加快收銀的速度,縮短顧客排隊等候結帳付款的時間。
這個時候還沒有掃碼付款,找零錢是最麻煩的事情,而且收銀員還要負責分辨假鈔,因為收到了假鈔,收銀員是要負責任的。
超市總共設定了8個收銀臺,再加上菸酒專櫃的收銀臺,就有9個了。
現在是9個收銀臺火力全開,但依然還是忙不過來。
到晚上10:30,超市終於送走了最後一名顧客,卷閘門緩緩落下。
不過超市內的員工們,依然還在加班,財務部門在統計開業第一天的營業額,很多員工在忙著往貨架上補貨,為明天的營業做準備,還有人在忙著打掃衛生,整理包裝商品的紙箱。
2004年這個時代的廢品價格也是非常高的,哪怕是夾雜了水泥塊的雞蛋紙箱,也能賣到5毛錢一斤,一個裝雞蛋的紙箱,通常有7斤重,可以賣到三塊多錢,這些紙箱當廢品賣出去之後,也能夠降低商品的成本價格。
比如說一筐巨峰葡萄10斤重,批發價22元一筐,但是這個塑膠框的回收價是6元,相當於一斤葡萄的成本價,可以降低0.6元,等於只要1.6元一斤。
所以一斤葡萄,只賣3元一斤,看似賺的不多,一斤才賺0.8元,去掉一些損耗,那賺的就更少了。
可實際上如果再加上0.6元的話,那賣出去一斤葡萄,至少也賺了一元多錢一斤,利潤已經超過百分之三四十了。
另外蘋果也是一樣,一箱蘋果十五斤,拿貨價24元,平均1.6元一斤。
但是裝蘋果的箱子重達6斤,當廢品賣可以賣三元,相當於每斤蘋果可以減少0.2元的成本,等於每斤蘋果的成本價只有1.4元,超市正常售價最少三元一斤,甚至3.5元一斤。但開業優惠價只賣2.38元一斤,實際上一斤蘋果賣出去,也差不多可以賺一元錢了。
最後經過統計之後,發現開業第1天的營業額,居然高達129873元,只差一點就13萬元了。
這個資料可謂是相當的炸裂了,這個年代的物價,跟十幾二十年後,是沒辦法比的,一家一萬平方米的大型超市,能夠有50萬的營業額,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一家900平方米的社群超市,一天的營業額接近13萬元,這個資料可以說是相當的炸裂了。
儘管開業有打折優惠,雞蛋更是虧本賣,但是就算只賺10%的利潤,13萬元也有13000元的利潤了。
去掉房租算他72000元一個月。水電,員工的工資開支,淨利潤怎麼樣也不會低於5%吧,就算是5%,那也有六七千元啊。
彭海洋聽到這個資料之後,都感覺非常的震驚了,M的,原來開超市這麼賺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