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我不適合出手,我給盧知縣你指條明路吧,臨江縣內江萬樓最大的死對頭可不是我,你可以去找另一位和江萬樓勢同水火的人想想辦法,江萬樓這次提升糧價的操作也是為了針對他,我擔保他肯定能解決盧知縣你的困境。”
師爺一聽這話立馬就猜到關寧想讓他們找的人是誰,那陸家酒坊的陸東家可不就是和江萬樓結怨已久,糧價上漲對糧酒可有大影響。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盧知縣也是聽明白了,關少主這是讓他去找陸家酒坊的陸東家呢。
從醉仙樓出來後的盧知縣直接帶著師爺去了陸家酒坊。
看著眼前的年輕人盧知縣有些敬佩,如此年紀就能將陸家酒坊經營的蒸蒸日上,看陸家酒坊這來來往往的人就知道陸家酒坊根本就沒受此次糧價上漲的影響,這後生真是深藏不露。
“陸東家,時間緊,我就直說了,我這次來是為了糧食價格上漲的事兒,我想請您拿個主意解決這一亂象,我就先在這兒替臨江縣的百姓謝謝陸東家了。”
“盧知縣不必如此客氣,既然是為了臨江縣的百姓,那我合該出一份力。”
陸豐鳴早就想到了一個好法子,這臨江縣四大糧行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的漲價,就是因為百姓對於糧食的需求量大於糧食的供給量,如此只需要增加糧食的供給量,當供大於求的時候價格自然就降下來了。
這個法子就是遵照了市場規律,用這樣的手段間接調控糧價的法子范仲淹也用過,沒想到他陸豐鳴有一天也會用上。
“我們現在只需要把每鬥100文的糧食提高到每鬥180文的政令張貼出去,讓其他縣的糧商知道,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把糧食都運到臨江縣來,等到臨江縣的糧食足夠多的時候,盧知縣你就可以將臨江縣糧倉裡價格比較低的糧食大量投放到市場上去賣,這樣市場上的糧食就變得足夠多了,糧食的價格自然就降了下來。”
“這是個好法子,陸東家果然不凡,只是這開臨江縣的糧倉也不是我一人能說了算的,我還得往上面報,上面審批後我才能開倉放糧,只是我怕江萬樓和這上面之人有所勾結。”
“無事,這也算是緊急情況,畢竟是事出有因,有時候先斬後奏也是不得已的嘛,再說了,不是還有關少主,無論怎樣先把糧食的價格打下來才是。”
聽了陸豐鳴的話盧志清心裡有底多了,總算是想出了法子。
回到縣衙後,盧志清和師爺、主簿商議後擬定了高價收購糧食的政令文字。
隨後就讓衙役將政令張貼在縣衙門口,同時還派衙役到鄉、裡宣傳,確保此條政令被民眾知曉。
青梧縣、臨淵縣、棲雲縣最先得到訊息,各大糧商聽說收購價格如此高一個個立馬請鏢局運送糧食到臨江縣。
離臨江縣更遠一些的縣城要晚一點才得知了訊息,各大糧商聽說後也是鉚足了勁的請鏢局快馬加鞭的運送糧食。
一車車的糧食被運送進臨江縣,盧志清早就派人將縣衙倉庫打掃了出來,看著已經堆滿了半個倉庫的糧食,盧志清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下了。
收購糧食的錢還是從徵收的賦稅中撥出來的,如果這次沒成功,那他的烏紗帽可就真保不住了。
三天後,倉庫已經裝滿,盧志清讓人撤下政令,並派人宣傳糧食已經足夠,不需要再收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