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34章 康熙民窯青花瓷

在古玩行,對六十歲以上的前輩一般都是用尊稱,即姓氏加上“老”字。

“老”為老先生、老前輩之意。

比如李翰林,舊貨市場的人都尊稱其為李老。

瓷古齋的錢雲軒為錢老。

直接喊掌櫃的也不是不行,但算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一件事。

“小友好眼力,這是康熙民窯‘木石居’仿明代古制的青花觀音瓶,店裡售價260萬。”

怕沈愈不瞭解具體的意思,柳東陽繼續解釋道:“康熙早期瓷器很少寫康熙年制,多寫前朝款,仿哪代就寫哪代的款識。

“這‘木石居’是康熙末年很有名氣的民窯齋堂款。不過小友放心,康熙青花雖有民窯和官窯之分,但在制瓷工藝上並無後來那般巨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區別,因為有些民窯的制瓷匠人與官窯是同一批人。

“他們白天在官窯勞作,晚上去民窯打工,這件觀音瓶亦是如此,小友若是看中,放心買便是。”

沈愈露出一絲苦笑,“柳老,您這瓶子能不能少一點,現在這個價格我真的是拿不了!”

柳東陽略作沉吟,“小友是我店裡今天第一個有購買意願的客人,240萬,這是我能做主的最優惠價格。”

沈愈暗暗咋舌,博古堂果然“名不虛傳”,這價何止是高?簡直是高得嚇人!

這件康熙民窯青花觀音瓶,雖說是民窯中的精品,但市場價估計也就在一百五十萬上下。

對方如今要價兩百四十萬,直接比市價高出三分之一還要多,這已經可以用獅子大開口來形容了。

還有一點也需要考慮到,那便是顧青青的二哥點名要官窯瓷。

對沈愈來說,這件康熙民窯觀音瓶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瓷繪水平,都遠遠超過清代中後期的某些官窯瓷。

但在很多普通藏家眼中,民窯的瓷器就算再好,也終究是無法與官窯相提並論的。

既然顧青青的二哥想買官窯瓷,那最好的選擇便是給他買個官窯的。

“柳老,那我便再看看別的吧。”

沈愈說了一句古玩行裡比較委婉的話。

意思就是您這瓶子我不買了。

柳東陽似乎早已猜到沈愈的想法,他輕捋頜下鬍鬚笑道:“沒問題,咱們藏家買古董又不是去市場買青菜,幾百萬的寶貝當然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柳東陽臉上笑容和煦,作為著名古玩店的掌櫃可說一點架子也沒有,讓人打心眼裡舒服。

沈愈對柳東陽回了個笑臉:“那我給您放回去?”

“不用了,我來吧。”柳東陽朝身前的方桌指了指,意思是讓沈愈先將觀音瓶放到桌上。

古玩行的易碎品都是不能直接手對手遞給對方的,而是需要先放在桌上,再由對方拿起來。

這是一種明確責任的做法,不然在交接時瓷器掉在地上碎了,你說是對方的問題,對方說你先松的手,別說以前沒有攝像頭,就算現在有攝像頭,因為角度的問題也很難分清到底是誰的責任。

往往會開啟長期扯皮模式。

但是將瓷器先放在桌上,事情就簡單了。

比如沈愈放的時候摔了,就是沈愈的責任,柳東陽拿的時候摔了,則是柳東陽的責任。

簡單,直接,明瞭。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