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61章 這不是唐寅的畫

“此畫竟然同時呈現三種寶光顏色,這倒是件怪事,難道是拼接所致?”沈愈心中暗自思忖著,拿起手邊的高倍放大鏡,開始仔細端詳起這幅畫來。

大約過了十分鐘,沈愈站直身子,輕輕摘下手套。

他表面看似平靜如水,內心卻越發感慨祖父對自己的好。

若不是祖父老人家每日不厭其煩地傳授自己字畫鑑定知識,自己哪怕有鑑寶金瞳也無法看出此畫假處所在。

首先,畫名起的不對。

古畫中帶“寺”字的字畫數量眾多。

說浩如煙海有些誇張,但要想確切弄清究竟有多少,卻是難之又難。

不過其中多為蕭寺圖,即“某某”蕭寺圖這類形式。

比如北宋三大家中,李成有《晴巒蕭寺圖》傳世,范寬有《雪山蕭寺圖》傳世。

同為三大家之一的南宗山水開派宗師董源雖沒有明確資料表明其有蕭寺圖,但他最為得意的弟子巨然卻有《松巖蕭寺圖》《山陰蕭寺圖》兩幅名畫,由此可見董源大機率也畫過蕭寺圖。

除此之外,畫過蕭寺圖的名家數不勝數。

關於寺廟為何多稱蕭寺,有一種說法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梁武帝蕭衍大肆建造佛寺,並讓“三蕭”之一、當時最負盛名的大書法家‘蕭子云’寫下“蕭寺”二字,意為“蕭家之寺”。後世,人們便將佛寺稱為蕭寺。

沈愈覺得這個說法有一定可能性,但也值得進一步推敲。

他認為古畫上的這個“寺”不應單純理解為寺廟,而應理解為寺觀,即寺廟道觀。

畢竟宋明兩朝皇家推崇道家。

最主要的,唐寅就沒有畫過什麼深山古寺圖。

想到此處,沈愈開始闡述鑑定結果:“範老闆,您這幅《深山古寺圖》畫面豔麗淡雅,人物刻畫精細入微,山水佈局疏朗有致,裝裱也頗為精良。天地雙杆用深藍色花綾包裹,寬邊則是用米黃色綾圈裝飾,畫心上端還有‘詩堂’,是典型的明代立軸裝裱手法。”

講到這裡,沈愈話鋒陡然一轉,“不過嘛……”

範世貴聽到沈愈的這番評語,眼睛瞬間笑成了一條縫。他手中的摺扇也不搖了,在攤子前來回踱步,直說自己有眼光,就連耳後倒掛的墨鏡掉在地上都渾然未覺。

沈愈清了清嗓子,指著木桌上的放大鏡高聲道:“可惜用這鏡子放大一看,此畫實則是一幅贗品。”

“贗品?”沈愈的話讓範世貴臉上的喜色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足足過了半分鐘,他才撓了撓光禿禿的腦門,結結巴巴地說:“你……你確定沒有看錯?”

“嗯!這畫雖有可取之處,但並非唐寅真跡。”

沈愈習慣性地輕點鼻樑,隨即想起自己視力已然恢復,無需再戴眼鏡,便笑著搖了搖頭。

沈愈這般說辭並非故意為之,而是古玩鑑定講究先褒後貶。

掌眼先生即便一眼就看出古玩是假的,也不能立刻道破。

必須先將古玩好的一面闡述在前,然後再點明假在何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