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73章 王孟端真跡

王紱【fú】,字孟端,號友石生,別號九龍山人,乃是明初時期極為傑出的頂級大畫家、詩人兼書法家。

他年少時便因出眾的才氣而被徵召進入京城,之後則選擇隱居於九龍山,在那裡悉心教授弟子,鑽研藝術。

到了永樂元年,王紱憑藉其精湛的書法技藝再度被舉薦入京,得以在文淵閣供事,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在明代,中書舍人僅為七品官職,論品級並非高位,然而此職位卻屬於天子近臣的範疇,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官員型別。

他們主要承擔著諸如書寫聖旨、誥敕、銀冊、鐵券這類重要文書的職責。

因為被信任,王紱後來甚至還參與了《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

在藝術領域,王紱的墨竹山石繪畫堪稱明代一絕,被公認為是此方面的第一人。

進而對後來明代眾多畫家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像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都常常在其真跡之上留下題跋,以表敬意與讚賞。

確定此畫為王紱真跡後,沈愈臉上忽然浮現出幾分笑意,“古畫若原作者未曾書寫畫名,那這畫名往往便由後來的收藏者來擬定。說白了,就是誰先起了畫名,此後的藏家也好,喜愛繪畫之人也罷,大都會隨之沿用。

“此畫描繪的是竹石之景,且畫中有六株青竹,那不如就稱它為:《水墨六竹青石圖》?”

沈愈反覆唸叨了幾遍這個名字,卻又很快搖了搖頭,似乎不太滿意,“不行,這個名字稍顯複雜了些。那乾脆就叫《水墨竹石圖》吧。”

“嗡!”床頭櫃上的手機突然一陣震動。

細微的聲響傳入沈愈耳中,他順手拿起手機一瞧,原來是李老打來的電話。

“李伯伯,您好。”沈愈趕忙問候道。

電話那頭,李翰林也不繞彎子,直接切入主題:“小愈啊,有幾個朋友邀請我去參加一個小型鑑寶會。就是幾個平日裡相熟且關係不錯的朋友,把最近買到的藏品拿出來,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心得。

“我跟他們提了一下你,想讓你也過來,你這會兒有時間嗎?”

聽聞李翰林的這番話,沈愈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李老一向對自己關懷備至,此舉明顯是在給自己創造機會,好讓他能結識楚州古玩圈裡的各位大佬。

想到這裡,他連忙回道:“李伯伯,我有時間,就算原本有事,我也一定會擠出時間來參加的。”

李翰林在電話那頭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還有個事兒。你那邊有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古玩啊?要是有的話,就帶過來一起展示展示。”

“有!”沈愈回答得極為乾脆利落。

目前他手頭確實有幾件不錯的物件。

比如那方尚未修復的明代黑端硯就是一件稀世古硯。

除此之外還有《裝潢志》原刻本,在古籍中亦可堪稱珍品。

銀質鴛鴦酒壺,造型別致,工藝精巧,只是沈愈暫時還未能開啟它,也不清楚裡面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在《溪閣清言圖》摹本的地杆中意外取出的程君房古墨,更是難得一見。

再有就是眼前這幅王紱王孟端的真跡《水墨竹石圖》了,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不可估量,保守估計,這幅《水墨竹石圖》的價值至少也在800萬起步。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那個沒切割開的鴛鴦酒壺外,剩下的幾件古玩,無論拿出哪一件,都足以在鑑寶會上令人矚目。

就在沈愈心裡盤算著帶哪件物件去參加鑑寶會的時候,李翰林的聲音再次傳來:“哦,對了,差點忘了告訴你地址。地址是醉仙樓飯店後面的醉仙居,你到了那兒之後,報我的名字,不然門口的安保不會讓你進的。”

“好的,李伯伯,我記住了。”沈愈應道,隨後李翰林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