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48章 宣爐

“至於其真假,待看過剩下的兩件古玩之後再做定論。”

沈愈輕輕放下手中的元青花玉壺春瓶,將目光緩緩移向右邊那件銅爐上。

這是一尊黃銅衝耳三足香爐。

器型古樸典雅,銅爐腹部鑲有一層金箔,在燈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獨特的光芒。

沈愈開啟強光手電,將光線投射到銅爐內壁,只見內壁漆黑油亮,隱隱約約還能看到一層獨特的爐光。

麻利的關掉手電,沈愈取來一塊抹布,準備清理爐身上的髒汙。

這尊銅爐與旁邊的玉壺春瓶如出一轍,外表同樣沾滿了大量泥土,沈愈又是一番費力擦拭。

當然,擦銅爐就無需像對待瓷器那般小心翼翼了,銅爐畢竟不像瓷器那般脆弱易碎,有時候適當加大力度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清理效果。

大力出奇跡!

“咦,這尊銅爐不錯啊!”

終於,三足銅爐在沈愈的擦拭下緩緩露出了全貌。

只見銅爐色澤內斂深沉,包漿厚重濃郁,由於鑲嵌了金箔,在手電燈光的照射下,更是金光閃閃耀眼奪目,散發著一種獨特的古樸韻味與歷史氣息。

香爐在古代的富貴人家屬於必需品,乃是實用器具。

比如古代祭拜祖先時,香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

並且古人熱衷於焚香。

焚香在古代並非是單純地故作高雅,而是基於實際生活的需要。

因為薰衣必然要用到香爐,古代文人雅士參加宴會或者前去拜會某位重要人物之前,都要先將衣服用香爐薰香,以此表示對他人的尊重。

此外,文人在讀書之時點上一根香,還能夠起到凝神靜氣的作用,有助於他們集中精力、深入思考。

所謂“紅袖添香夜讀書”,更是古代書生夢寐以求的終極追求之一。

其中的“添香”便是指丈夫讀書時,妻子在不打擾他的情況下,為他點燃一團檀香以提神醒腦,隨後靜靜地在一旁陪伴。

翻轉銅爐,在銅爐底部豁然刻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

呆了幾秒,沈愈猛的嘬了下後槽牙,“怪不得這群土耗子要把我騙來,這竟然是一尊宣爐。”

宣爐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爐。

明代之前,銅製香爐並不多,多用陶爐,瓷爐,有也是青銅,直到大明宣宗時期,終開以黃銅鑄香爐之先河。

而宣德爐則是古代所有銅製香爐中最出名,最具藝術價值,最不計成本,也是最值錢的銅爐。

真正意義上的宣德爐,僅僅是指宣德三年初次鑄造的那批,是由司禮監、工部在全國範圍內挑選能工巧匠所鑄,甚至宣宗本人也參與了。

宣爐在形制上參照大明皇宮珍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

更根據宋神宗時《元豐禮器圖》,宋徽宗時《宣和博古圖》,宋高宗時《鑑古圖》以及商周古器,唐天寶局器之樣式打造器型。

原器什麼樣,宣德爐燒出來的就是什麼樣,而且要求大小,花紋都一模一樣。

所以,宣爐在明代已經是重寶。

明代大書法家、有吳中四大才子之稱的祝允明(祝枝山)曾經說過,“宣爐雖小,所費甚巨,幾與金玉同價,當與商彝周鼎共寶。”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