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是,沈愈憑藉特殊能力所見的淺藍色寶光,僅僅表明此筆筒出自清代中後期或末期。
究竟是咸豐、同治,還是光緒、宣統,他也難以確定!
之所以說是光緒,原因有二。
其一,光緒在位長達三十四年,時間跨度較長,在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之中選,光緒自是首選。
其二,光緒時期官窯與民窯皆有不錯發展,即便說錯也無大礙,畢竟能斷代至清中後期便算成功。
錢老繼續追問,“小沈,你如此篤定,應該還看出些其它問題吧?”
沈愈笑笑,“筆筒瓷胎的潔白程度、透明釉的純淨度,以及瓷繪‘風雨牧歸圖’的絕妙功力,隱隱與雍乾青花不相上下。
“可是問題來了,此筆筒又無雍乾青花的顯著特徵。
“晚輩猜測,這門仿造技藝或許已傳承數代,且擁有自家窯口,內部構造亦是照搬康熙窯,否則不會仿得如此難辨真偽,如此算下來,光緒年間最為合適。”
啪!
錢老率先鼓掌,緊接著李翰林、林西風也相繼鼓掌。
李胖子對瓷器一竅不通,鄭從遠雖略知一二,但見三位瓷器行家都鼓掌了,自己也跟著拍了幾下。
剎那間,大廳內掌聲雷動。
“好,妙啊!不愧是沈老的獨孫,我像你這般年紀時,眼力連你的一半都不及啊!”錢老拄著柺杖走到沈愈面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沈老後繼有人吶!”
沈愈剛欲謙遜幾句,錢老卻擺了擺手,示意他無需自謙,“小沈你全說對了!
“這件瓷器應稱為‘程雲宮仿’,也叫程仿,或者雲宮仿!
“你能在不借助儀器的情形下,判定這並非康熙窯真品,且未將其誤認作其它官仿,實在難能可貴。”
“程雲宮仿?”
沈愈低聲反覆唸叨,腦海中毫無印象,就連祖父生前也未曾提及此人。
錢老解釋道:“程仿的所有瓷器內壁皆有記號,或是篆體程字,或是一朵白雲,或是一座仙宮,有時亦會是一首自題詩。因古代沒有強光手電與內窺攝像頭等儀器,故而真假難辨。
“當然,時至今日,藉助儀器便可輕易分辨。”
錢老話音剛落,短髮旗袍女子微笑著自廳外推來一臺帶螢幕的機器,模樣好似一臺簡易彩超機。
錢老從機器上取下一個手柄,拉出一條帶有攝像頭的軟線,緩緩伸進筆筒內部。
此時,儀器螢幕上顯示出筆筒內壁有四行密密麻麻的小字。
旗袍女子操控滑鼠將小字逐步放大後,沈愈終於看清。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
“藍光萬道各爭先,離離散散又復連,我踏青雲成一色,不知已過幾重天。”
“程雲宮”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