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78章 程仿的來歷

林西風懊惱地道:“當時都談好了是十五萬,可賣家卻反悔不賣了,轉頭以五十萬的價格賣給了那個從東江來的‘鏟地皮’的商人,最後我足足花了一百五十萬才把它買回來。

“不過既然錢老和沈兄弟都已經鑑定過了,我也就放心了,程仿的物件怎麼著也虧不了,說不定還能賺個幾十萬。”

鄭從遠聽了,欲言又止,嘴唇開合了幾下,最終還是忍住沒說,等林西風把青花筆筒裝進錦盒後,他迅速轉身,敏捷地從高腳方桌的抽屜裡取出一幅卷軸。

沈愈看到這一幕,心道自己之前的猜測沒錯,鄭從遠帶來的古玩果是一幅字畫。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鄭從遠竟然大步流星地走到他面前,“沈兄弟,你常年跟隨沈老學習字畫鑑定之法,不知歷代字畫在古代都是個什麼價位?”

沈愈反問一句,“不知鄭先生說的是哪朝哪代的古畫?是明清的,還是宋元的?又或者說是唐代的?”

鄭從遠略微思索一下,“那就麻煩沈兄弟說說元代之前的吧。”

沈愈瞥了一眼八仙桌上的卷軸,心中一動:“難道這鄭大老闆淘到了一幅元代之前的古人真跡?”

強壓住心中的疑問,沈愈道:“元代大鑒賞家湯君載在他所著的《畫鑑》中提到過元時古畫的價值。

“所謂‘得伯時畫三紙,可敵吳生一二紙。得吳生畫二紙,可易顧陸一紙,其為輕重相懸類若此’。

“這句話包含的資訊可不少。

“‘紙’就是‘畫’的意思,‘伯時’是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的表字,李公麟是宋代繪畫第一人,有百代宗師的稱號。

“而‘吳生’則是指的畫聖吳道子。

“也就是說,在元代時李公麟的三幅畫差不多能換吳道子的一張或者兩張畫。

鄭從遠問:“那‘顧陸’又是誰?”

沈愈解釋道:“所謂的‘顧陸’就是顧愷之與陸探微的合稱。

“顧愷之是水墨畫鼻祖,號稱三絕,在《宣和畫譜》中排第一位。

“陸探微是書法入畫的創始人,也就是一幅畫上既有書法又有繪畫乃是陸探微首創,他在《宣和畫譜》中排行第二位。

“畫聖吳道子的兩張畫,才能換他們的一張。

“當然,這只是元代時的價格。字畫除了其本身的藝術價值外,創作年代早晚也是影響其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多少少有論資排輩的因素在裡面。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顧陸的畫雖然很強,但肯定比不上畫聖。”

鄭從遠聽了,哈哈大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沈兄弟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一事不煩二主,還請沈兄弟幫忙看看鄭某淘的這幅古畫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