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摹本?”
沈愈看到鄭從遠的表情,心中輕輕一嘆。
他知道鄭從遠所說的值錢並不是他真缺這點錢。
錢,鄭從遠真的不缺。
他買古玩古董除了淘寶的樂趣之外,其實與宋伯一般是想證明自己的眼力。
證明自己不是古玩圈子裡的肥羊,不是散財童子,是一位有一定收藏鑑定知識的古董大收藏家。
這種心情沈愈能理解,可他依然要實話實說:“鄭先生,說句實話,世上無人可仿畫聖之筆。
“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
“自古以來的大畫家,很少能夠六法兼備,而畫聖卻是六者皆備,六法俱全。”
沈愈此話一出,不但鄭從遠來了精神,就連在大廳外等待的七八位服務生都緩緩往門內靠了靠,豎起耳朵想聽一聽畫聖吳道子的故事。
“吳道子,本名道玄,世人尊稱吳生,少年時家境貧寒。神龍年在逍遙公宰相韋嗣立門下做一個小吏。
“開元年間,因為有了一定的名氣,所以李隆基將其召入宮廷,最初任職供奉,後為內教博士。
“此時的吳道玄方才改名為道子。
“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吳道子少年時因為家裡貧寒,最初並不是學繪畫的,而是學張旭與賀知章的草書。”
鄭從遠饒有趣味的問:“哦?這是為何?”
沈愈笑笑,“因為不管是古時還是現代,學畫都是很燒錢的一件事。
“只是畫聖的書法委實學的太過一般,沒辦法才轉為學習繪畫。
“這一學畫可就了不得了,其天賦之強,無人可比!
“《宣和畫譜》贊其盡攬丹青之妙,悟道於天性。
“傳說其執筆作畫,勢若風旋,落筆亦有風聲,在大同殿畫龍,成畫後,鱗甲飛動,每到雨天則龍身周圍煙霧升騰。
“宋代王讜所撰《唐語林》中有一則軼事是說吳道子畫驢,說吳道子訪僧,不見禮,遂於壁上畫一驢,其僧房器用無不踏踐,僧知道子所為,謝之,乃塗去。
“大致意思是說畫聖去擺放某位僧人,可是對方對他很不禮貌。
“於是畫聖就在僧房牆壁上畫了一頭驢,等他走後,畫上的驢兒竟然變成了真驢,把僧房的傢俱等物給踐踏得亂七八糟。
“無奈之下,僧人只好去懇求畫聖,請他將壁上畫塗掉。
“這段小故事的寓意是想說對待來訪的客人要禮貌,但也反映了吳道子的傳神之筆。
“其它的落筆生光,禿尾神馬,拜師學畫,江海奔騰,畫像脫壁,等眾多奇聞異事,說起來怕是要幾個小時也說不完。
“歷代名畫記給了吳道子最高評價: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難見來者,神假天造,英靈不窮,合造化之功,假吳生之筆。
“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