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122章 這是一副佚名畫

這幅《戲水游魚圖》乃是一張佚名畫。

所謂佚名,即表示無名。

並非是說此畫沒有畫名,而是此畫作沒有畫家本人的署名與落款。

直白來講,便是人們無從知曉這幅畫究竟出自哪位畫家之手。

在當今各大博物館所收藏的古代書畫作品裡,佚名書畫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尤其是元代以及南宋、北宋時期的作品,其中佚名且未落款的畫作數量頗多。諸多流傳了數百上千年的字畫,直至如今,其作者的真實姓名依舊成謎。

這時,裴玉琴微微湊近沈愈的耳邊,輕聲低語道:“怎麼樣?能不能對這幅畫進行斷代呢?”

沈愈微微搖頭,“還需要時間進一步仔細檢視才行。”

鑑定字畫堪稱沈愈的看家本領,然而魚龍畫卻並非他所專長的範疇。

究其緣由,主要在於魚龍畫在字畫中屬於相對小眾的分類。

再者,擅長繪製魚與龍的名家大多活躍於唐末五代以及兩宋時期。

時間頗為久遠,很多已經沒有真跡傳世。

在古代,“魚”通“餘”,年年有魚寓意著年年有餘,這承載著人們對於風調雨順、生活富足的美好期盼。

明清時期畫譜的集大成之作——有著繪畫教科書美譽的《芥子園畫譜》中,曾提及一則名為“畫魚訣”的繪畫訣竅。

其上寫道:“畫魚須活潑,得其游泳象,見影如欲驚,覓食意閒放。浮沉水藻間,清流姿盪漾,悠然羨其樂,與人同意況。”

這些詞句用來形容眼前這幅畫,簡直是恰到好處。

“好畫,無疑是一幅絕妙的古人字畫。”沈愈收斂心神,逐漸讓自己冷靜下來。儘管這幅佚名魚龍畫頗具神奇之處,但還不至於讓他完全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實話講,這種因為光線問題而出現內容變換的畫沈愈確實是第一次見到。

但古人的智慧現在人很難研究明白,多一幅游魚圖也不足為奇。

若是心緒完全被這一點影響,那鑑定字畫也就無從談起。

“陳老,不知此畫在您家已傳承幾代了呢?”裴玉琴微微欠身,朝著陳老輕聲且禮貌地丟擲了這個問題。

裴玉琴所提此問極為精妙恰當,恰似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泛起層層漣漪,就連沈愈也被瞬間點醒。

可不是嘛,完全能夠從這幅畫的流傳脈絡中探尋線索。

再者,還可在字畫傳承是否具備嚴謹有序性這一方面巧妙的做些文章,為後續事宜謀求有利條件。

要知道,字畫領域向來講究的核心要素之一便是流傳有序,與此同時,畫作本身的名氣亦是重中之重。無論是普通的書畫愛好者,腰纏萬貫的豪商巨賈,資深專業的大收藏家,無一不將這兩點奉為評判字畫價值的關鍵準則。

對於一幅佚名畫作而言,其是否流傳有序對其價值的界定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甚至可稱之為最為核心的要點。

原因很簡單,倘若一幅畫能夠在家族之中世代珍藏傳承,比如歷經十幾代人的悉心呵護,那它自然而然地便具備了古畫的深厚底蘊與獨特價值。倘若在這傳承過程中還有知名人士曾予以收藏鑑賞,那這幅畫的價值更是會水漲船高。

裴玉琴身為高古拍賣行的副總經理,又兼任興庭古玩的總經理,對於這其中的門道與訣竅自然是熟稔於心,一清二楚。所以,她才會如此直截了當地詢問此畫的傳承問題。

陳老聽聞此言,緩緩地閉上了雙眼,深深地陷入了往昔的回憶之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