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糧食危機之後,南陽的新政推行,進入了一段,平穩而高速的發展時期。
白河兩岸,水利工程的工地之上,熱火朝天,號子聲此起彼伏。
實學書院之內,書聲琅琅,充滿了年輕人對知識的渴求。
城中的農商兩道,也因為新政策的扶持,而變得欣欣向榮。
整個南陽,都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充滿希望的活力之中。
謝遠,也終於從那日復一日的繁忙公務之中,抽出了一點,難得的空閒。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親自去了一趟,南陽城裡最好的那家綢緞莊。
“老闆,把你們這兒,顏色最鮮亮,料子最柔軟的布料,都拿出來我看看。”
他仔仔細細地,親自挑選了幾匹,上好的蘇杭綢緞。
並請來了城裡,手藝最好的裁縫。
為他的母親,和日漸長大的妹妹,量身定做了幾件,嶄新的秋衣。
傍晚,他帶著新做的衣服,回到了家中。
母親張氏看到那漂亮的新衣服,嘴上嗔怪著兒子又亂花錢。
臉上,卻早已笑成了一朵花。
妹妹小晚,更是抱著那件粉色的新裙子,在院子裡,開心地,轉起了圈。
晚飯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
父親拿出了一封,剛剛從京城,八百里加急送來的信,遞給了謝遠。
“兒啊,你看這信封上的印記,是……是平樂公主殿下,親自寄來的。”
謝遠拆開信,信紙上,是平樂公主那熟悉的,帶著幾分英氣的娟秀字跡。
信中,她先是詳細地,彙報了京城最近平穩的局勢。
小皇帝在唐太傅等幾位老臣的悉心教導之下,勤勉好學,頗有明君之相,朝政井井有條,讓他不必掛心。
接著,她用一種略帶調侃的語氣寫道:
“聽聞你這位謝大首輔,在南陽,又是修水利,又是辦書院,又是鬥糧商,忙得是不亦樂乎啊。”
“怎麼?是南陽的風水太好,都快忘了,這京城裡,還有個日理萬機的監國公主了?”
字裡行間,都透著一股,淡淡的思念之情。
信的最後,她提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人事問題。
“如今,朝中六部,經過之前的清洗,尚有幾個關鍵的尚書、侍郎之位,懸而未決。”
“唐太傅與我都認為,你南陽的試點,若想長久地,順利地推行下去,就必須在朝堂中樞,有我們自己的人。”
“你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這個問題,讓謝遠,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知道,公主說的,完全正確。
南陽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
要想將新政的火種,推向整個大離王朝,就必須,建立起一個,與自己理念完全相同,能力也絕對過硬的,核心執政團隊。
他想到了自己實學書院裡,那些聰慧好學,進步飛速的學生們。
但他們,終究還太年輕,需要時間的成長和歷練。
他又想到了南陽知府葉懷峰。
此人品行端正,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也已成了新政的堅定支持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