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表了當下,最普遍,也最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
“女子無才,便是德。”
謝遠知道,簡單的說教,是無法改變父母那早已根深蒂固的觀念的。
他決定,用事實,來說話。
幾天後,他帶著自己的父母,來到了剛剛成立不久的,“南陽紡織工坊”。
工坊之內,數十臺由實學書院的師生們,最新改良的新式紡織機,正在飛速地運轉,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工坊的管事,是一位四十多歲,精明幹練的中年女子。
她正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工坊內,上百名女工,進行著生產。
謝遠向父母,介紹道:“爹,娘,這位,是工坊的王管事。”
“她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織女。但因為她不僅手藝好,更精通算術,又懂得管理,我便破格,提拔了她。”
“如今,她一人每月的薪水,比城裡許多大店鋪的掌櫃,還要高呢。”
他又指著那些,正在熟練地,操作著新式紡織機的女工們,說道:
“娘,您再看她們。”
“她們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技術,不僅能養活自己,更能貼補家用。她們在這裡,活得有尊嚴,受人尊敬。”
“這樣的人生,難道不比關在深閨之中,只等著嫁人,要好上千百倍嗎?”
母親張氏看著工坊裡,那些女工們臉上,洋溢著的自信的,充滿活力的笑容。
她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她那舊有的觀念,開始動搖了。
謝遠趁熱打-鐵,繼續說道:
“娘,誰說女兒家,就不能有自己的事業?”
“小晚的天賦,就在這‘格物’之上。將來,她或許能成為,比工匠李還要厲害的,機關大宗師!設計出,能造福天下萬民的,神奇器械!”
“到那時,全天下的英雄豪傑,都會敬佩她,仰慕她。您還愁,她嫁不出去嗎?”
這番話,徹底說服了謝遠的父母。
他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自己女兒的未來,還有這樣一種,波瀾壯闊的,無限的可能。
解決了後顧之憂,謝遠開始為妹妹的未來,進行更長遠的規劃。
他決定,在南陽實學書院裡,正式開設一個“女子班”!
專門招收那些,在算術和格物之上,有特殊天賦的女學生!
這個決定,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無異於,投下了一顆,比“首輔扶犁”還要驚世駭俗的,重磅炸彈。
可以預見。
一場圍繞著“女子教育”的,更激烈,也更深刻的,新舊思想的大碰撞。
即將在整個南陽,乃至全國,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