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百業待興,國力待強”的全新階段。
因此,國家的人才選拔制度,必須,也必然,要與時俱進!
他正式地,在奏摺之中,提出了自己,早已醞釀許久的,驚世駭俗的科舉改革方案:
在保留現有“文科”考試的基礎上,正式增設“算學科”與“格物科”!
分科考試,分科取士!
文科優等者,可入翰林,可為言官,主修史,定禮法。
而理科優等者,則直接進入六部,入戶部,掌財政;入工部,興水利!
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這份奏摺,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京城的朝堂之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以唐太傅為首的“新政派”官員,在看到這份奏摺之後,無不大加讚賞,認為此乃強國之本,萬世之基!
但更多,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影響的保守派官員,則對此,表示了激烈的反對。
他們紛紛上奏,痛斥此舉是“以雜學,亂正統”,是“將工匠商賈之流,與聖人門徒並列”,是動搖國本的,極其危險的舉動!
雙方在朝堂之上,展開了長達數日,寸步不讓的激烈辯論。
最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那位,端坐在珠簾之後,垂簾聽政的平樂公主身上。
等待著她,做出最終的裁決。
平樂公主,也收到了謝遠,隨奏摺一同寄來的私信。
信中,謝遠沒有提任何關於朝堂博弈的技巧。
他只對她說了一句話。
“殿下,改革之路,從無坦途。”
“開弓,沒有回頭箭。”
“今日之大離,不進,則退。”
平樂公主看著這句,充滿了力量和決心的信,又想起了謝遠,在南陽,創造的那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她的眼神,變得無比的堅定。
在一次,最為關鍵的朝會辯論之上。
面對著保守派老臣們的,聲淚俱下的詰難。
平樂公主抱著小皇帝,第一次,以監國長公主的身份,說出了一句,足以載入史冊的話。
她對滿朝文武說:
“謝首輔,在南-陽能做成的事,沒道理,在我整個大離,就做不成。”
“祖宗的基業,固然要守。但祖宗的基業,更要,讓它變得強盛!”
“此事,本宮……準了!”
她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展現出了她這段時間以來,迅速成長的政治智慧。
“當然,國事艱難,不可一蹴而就。”
“先帝遺詔之中,曾命謝首輔總領新政。凡新政之事,內閣可先行試點,再奏報朝廷,以求穩妥。”
“從今日起,科舉改制一事,便以‘江南’與‘南-陽’兩地為試點,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