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傻柱:我這輩子父母雙全

第295章 老方,我那些裝置都用哪了?

“搞,不單要搞,還要大搞,不要小打小鬧。你立刻組織最精幹的地產和商業規劃團隊,以這些地鐵核心地塊為基礎,給我拿出一個全面的cbd開發方案來!不止一個,香江幾個核心區域,油尖旺、中環、灣仔、銅鑼灣…只要有我們拿到的好地塊,都給我規劃進去!每個cbd的核心,必須包含一座集大型超市、品牌百貨、餐飲娛樂於一體的‘黃河生活廣場’!要成為區域地標,要引領香江商業的新潮流!”

“cbd倒是容易上口,可是老闆搞這麼大,我們的資金?”

“黃河實業有多少資金?”

“還有三個多億港紙,近期我們在建的專案很多,而且老闆你又不搞預售那一套。”

“那就改改,封頂了就可以賣。”

“太好了,這樣還能緩解銷售的壓力,不然每次都是擠破頭,搞得我們還要弄搖號。”

“搖號?有那麼誇張麼?”何雨柱只知道黃河的房子賣得不錯,因為資金回流他能看得到,他可真沒想到還需要搖號。

“嘿嘿,誰讓老闆你每次都不去現場呢,要不要去看看,我們那些豪宅就要開售了。”

“不去,賣房子有什麼好看的。”

“好吧。”忽悠失敗阿浪小小失落。

“你抓緊搞cbd,這玩意搞一個出來頂你賣不知道多少樓。”

“明白,老闆!我馬上去辦!規劃團隊早就儲備了這方面的人才,方案很快就能拿出來。不過…港府那邊,對地鐵上蓋物業的審批一向嚴格,而且我們剛吞了李家,有些人可能會藉機卡我們。”

“我們又不是偷來搶來的,真金白銀搞建設,還是為了香江的繁榮,讓支援我們的立法委員也動一動。”

“是,老闆!”

接下來的日子,黃河實業內部高速運轉起來。

一支由頂尖建築師、商業策劃師、交通規劃師組成的龐大團隊被迅速集結,在阿浪的親自督導下,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規劃設計。

他們以李超人遺留的那些黃金地塊為基點,結合地鐵網路的佈局和未來城市發展的預測,勾勒出一個又一個領先時代的cbd藍圖,當然何雨柱也會提一些建議,他沒開發過,可他去過呀。

油尖旺核心站:規劃了集超甲級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大型購物中心於一體的“黃河世紀中心”;其核心便是超過五層的“黃河生活廣場旗艦店”,頂層設計為帶影院的娛樂中心。

中環延展區:利用靠近金融核心區的地塊,規劃了以高階金融、專業服務為主的“黃河國際金融廣場”,配套的“黃河生活廣場”則主打精品超市和國際奢侈品牌。

灣仔海濱地塊:設計為融合濱海景觀的“黃河港灣天地”,包含文化展覽館、高階公寓和大型休閒購物中心,其“生活廣場”強調家庭娛樂和餐飲體驗。

銅鑼灣新樞紐:依託地鐵換乘站,規劃了集潮流購物、時尚餐飲、青年文化於一體的“黃河潮流之城”,其“生活廣場”定位年輕化、快時尚。

每一個方案都力求在功能複合性、空間利用效率和商業吸引力上達到極致。

大型超市作為吸引日常人流的核心磁石被置於重要位置,與百貨、餐飲、娛樂形成完美互補。

當這些凝聚了黃河智慧與野心的龐大規劃方案,帶著詳細的經濟效益分析報告,被正式提交給港府相關部門時,立刻在內部引發了巨大震動。

方案的體量、前瞻性和可能帶來的城市面貌革新,都遠超尋常專案。

審批的過程很慢,不過在內部(立法委)和外部(媒體、華商會)的共同推動下,天平還是傾斜了。

1978年9月,新加坡黃河半導體研發中心。

“頻率穩定,指令執行無誤,功耗在預期範圍內!”負責測試的工程師艾米莉亞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她指著螢幕上一條近乎完美的曲線,“基於我們最佳化設計的8位微處理器核心,整合記憶體控制器和基礎i/o介面的這塊主機板原型,成了!”

螢幕上顯示的系統自檢提示——“system ready”,與一年前在香江成功複製航電核心時的提示如出一轍,但意義卻天差地別。

這次,是他們完全自主設計、擁有核心智慧財產權的計算平臺雛形——一塊功能完整的主機板原型,其心臟便是代號“黃河-1”的8位微處理器。

皮特森博士摘下眼鏡,用力揉了揉佈滿血絲的眼睛,聲音沙啞道:“立刻整理所有設計文件、測試報告、工藝流程圖!特別是‘黃河-1’的核心架構、指令集定義、匯流排時序,以及這塊主機板的整合邏輯設計。威爾遜先生那邊,需要最詳盡的資料去申請全球專利。”

成功的喜悅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緊迫感便重新籠罩了實驗室。

所有人都清楚,在半導體這個全球巨頭環伺、專利壁壘森嚴的領域,僅僅是“做出來”遠遠不夠,必須用法律武器將成果牢牢保護起來。

一週後,香江,黃河集團法務部。

威爾遜的辦公室儼然變成了一個臨時作戰室。

寬大的辦公桌上堆滿了標有“機密”的技術文件,牆上掛著的世界地圖被不同顏色的圖釘標記著關鍵國家和地區的專利局位置。

他正與聘請的資深國際專利律師團隊進行電話會議。

“威爾遜先生,情況比預想的棘手。”電話那頭,領頭的律師約翰·卡森開口道。

“具體說說。”

“我們剛剛收到北美專利商標局的初步審查意見,以及來自歐洲幾個主要專利局的反饋意見。”

“他們怎麼說?”威爾遜的聲音很平靜。

“北美方面對我們的‘黃河-1’處理器核心的幾個關鍵架構特徵提出了質疑。他們引用了……嗯,主要是來自大洋彼岸那幾家頂級半導體公司的幾份早期專利和未公開的技術備忘錄作為‘現有技術’,告知我們的設計與這些‘現有技術’過於相似,甚至提示我們可能存在借鑑。”卡森律師回道。

“借鑑?”威爾遜冷笑一聲,“證據呢?我們的設計文件、研發日誌、每一次迭代的晶片流片記錄都清晰完整。皮特森團隊的創新點有據可查!”

“問題就在於‘現有技術’的定義。”另一位負責歐洲事務的女律師介面道,“他們引用的某些‘備忘錄’和‘內部技術報告’,我們甚至無法在公開渠道查詢到其完整內容。這是他們慣用的方法,目的就是拖延甚至扼殺新興競爭者的專利授權。歐洲方面雖然相對客觀,但也受到了來自北美同行的遊說壓力,就算是透過,稽核週期也會非常長,長到有肯能下一代產品上市還在審。”

威爾遜沉默了,來自大洋彼岸的阻力,他早有心理準備。

仙童團隊本就是那個“巨無霸”的衍生品,如今帶著突破性成果自立門戶,對方不可能坐視不理。

打壓新興挑戰者,維持技術壟斷,是資本的本能。

“硬碰硬,走法律訴訟,可行麼?”好半天威爾遜才問道。

卡森律師回道:“非常不智,威爾遜先生。對方擁有頂級的法律團隊、近乎無限的訴訟資金以及在當地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一旦陷入曠日持久的專利訴訟泥潭,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都會元氣大傷,寶貴的市場視窗期將徹底喪失。而且,在對方的主場,勝算渺茫。”

威爾遜站起身,走到辦公室的世界地圖前,目光緩緩掃過上面標記的點。

硬的不行,那就必須“曲線救國”。

“卡森,既然這樣,我們的專利佈局策略就需要立刻調整。”

“你說,我們都在聽。”

“第一,分拆核心專利。將‘黃河-1’處理器最核心、最具獨創性的微架構設計、指令集擴充套件部分,與相對外圍、可能引起爭議的介面、匯流排設計分開申請。集中火力保護最核心的‘心臟’。”威爾遜道。

“明白,這可以降低整體被駁回的風險,核心部分也更容易論證其獨特性。”卡森回道。

“第二,先在瑞士和新加坡申請。瑞士擁有完善且相對中立的專利體系,國際聲譽良好。新加坡作為我們重要的研發基地,本地申請具有地利。優先確保在這兩個關鍵司法管轄區獲得核心專利授權。特別是新加坡,這裡將是‘黃河-1’初期的重要生產地,必須確保本地生產、銷售無虞。”

“利用新加坡和瑞士作為跳板?”電話那邊的卡森眼睛一亮,“獲得這兩地的授權後,我們可以憑藉《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優先權,以及正在發展中的《專利合作條約》體系,向其他國家和地區主張權利,這將大大增加我們談判的籌碼,也能部分抵消來自北美方面的直接壓力。這確實是個可行策略!”

“第三,我們還要“準備‘b計劃’,我會告訴技術團隊,對可能被重點關照的爭議點進行微調,準備替代方案。同時,開始著手設計下一代相容但架構最佳化的‘黃河-2’核心,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拉開獨創性差距,繞開潛在的專利雷區。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是,威爾遜先生!”卡森律師團隊的成員們精神一振,思路被開啟了。

硬碰硬不行,但利用規則、尋找縫隙、多線佈局、持續迭代,這正是頂級商業律師和戰略家的拿手好戲。

“抓緊時間行動,皮特森博士那邊會全力配合你們提供所需的一切技術細節。記住,速度是關鍵。在對方編織更嚴密的網之前,我們要在儘可能多的關鍵節點插上屬於黃河的旗幟。”

“明白!”

會議結束後,威爾遜跟何雨柱做了彙報,何雨柱只說了一句:“現在才剛剛開始,以後這種仗還有很多,威爾遜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我知道,老闆,這個從我們汽車的銷售情況就能看出來。”

“拆的更細一些,最好把每個能單獨拆出來的都進行註冊。”

“這老闆,有必要麼?”

“有必要,這樣我們最多就是採購一些小部件,然後就能出成品。”

“明白了,那以後其他需要註冊專利的我也會優先考慮這個方案。”

“這個你到時候跟技術部門確認,以對我們最優的方案來。”

“是。”

接下來的日子,黃河法務團隊與皮特森的技術團隊緊密協作,使用了專利池戰略和‘核心專利+外圍專利’的構建方式(類似於5g、6g專利註冊方式),全球跑專利註冊。

而實驗室已經開始把‘黃河-2’的設計提上了日程,至於說批次生產,何雨柱沒安排,再加上專利的問題,就暫時擱置了。

時間到了12月底,一次影響歷史的會議閉幕,何雨柱那份關於在“寶安”進行綜合性開發的龐大投資計劃,終於有了具體訊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