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沒事兒了。
可你去年是理科狀元啊!
但是也得承認,張大安說的這個就是最好的危機公關辦法,說破天……狀元那就是牛逼!
勝利者就是有特權。
全國鄉鎮中學的“哀怨”也不如一個全國高考狀元的喜笑開顏,至少在這個社會高速發展的時期,它就是現實。
“第二套方案,學員原先的母校可以拿他們充數,我呢,就吃點虧,只著重宣傳本科達線率百分之一百。”
“……”
“……”
“……”
也挺逆天的,但比第一套方案像個人,不過跟學員原先的母校溝通,張大安懶得去做這種破事兒,教育局自己找臨時工去幹髒活累活。
不過也確實不難做就是了,對任意一個學員的母校來說,多一個本科都是多一份優質成果。
怎麼摻和進當年的統計資料,那自有辦法,今年是沒有學籍,但去年有啊。
表述一下去年有學籍的是復讀生就完活兒了,一個備註的事情。
再有就是資料反饋在喜報上就行,不落實正式統計檔案,怕個屁。
這都是活兒!
關門會議除了討論今年高考之後的危機公關,還就是今年開辦分校的事情,馬洲市和江皋市的教育局,顯然已經跟沙洲市教育局做了溝通。
隔壁暨陽市教育局雖然也想下場,但熱情稍微褪去了一些,暫時需要觀望。
沒有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就學問題,這始終是個坎兒,暨陽市對整體的經濟發展更看重,對侷限於教育事業尤其是中考高的成績,並沒有上升到核心問題的地步。
“張安教育”的潛力巨大,暨陽市的高手並不是看不出來,只是即便到了上市的地步,也不太可能是暨陽市主導,必然是沙洲市的同行出手,那還不如培養本地的紡織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兜底能力更強,產業規模輻射也更大。
從這裡也看出來三城底氣的不同,不過這不是沙洲市教育局要操心的,局裡只校投資建設要多少錢,直屬教育投資公司還能不能像沙洲市新東圩港中學這裡一樣,有相對來說較高又穩定的股份佔比。
再有就是分校是確定“三加三”的小步快跑,還是直接硬上更完備的配置。
“西來鎮我去過,還是太偏了一些,而且交通也不方便,怕是會影響高考復讀班的籌建,對於家長來說,條件肯定是好一點最好。現在本部基本做到了每一個教室宿舍都有空調,這就已經拉開了差距,對家長,尤其是非江皋、馬洲本地的家長來說,還不如直接來本部。這方面,還是要慎重考慮。”
“所以我這裡就是要看教育局有沒有興趣搏一搏,如果說我拿到了今年的高考文科狀元,招生規模肯定能再上一個臺階。那麼到時候七月八月招生,期間要是有足夠完善的教學設施,招生規模就是多多益善。”
這一句話說的輕巧,但裡頭可不是真講七月八月,而是把現在的二月,以後的三月四月五月六月都算了進去。
為什麼?
因為教學設施改造需要最少三個月,這裡面的人力物力財力協調,誰主導誰就是爺,張大安的意思很明確,看看沙洲市教育局有沒有興趣搞把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