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沒有夢想

第94章 如此的狂野

“好,那我抓緊。”

身為“人精”的一份子,劉遠山從來沒有說將張大安視作一個普通的十八歲小夥子,能賺出這麼大身家的人,一律視作當代“冠軍侯”。

嚓。

又點了一支菸,劉遠山坐在椅子中認真地揣摩著之前張大安對他的態度,他覺得張大安不是真的不喜歡那一個億兩個億,而是……嫌少。

江寧市城東區是郊區不假,但那也是省城的郊區,最大的優勢就是地處省城,其它的都可以放一放。

政策什麼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行。

他拿起鋼筆在紙上寫下“張安”兩個字,又將“張安教育”“張安健康”“張安傳媒”“張安食品”等等關聯公司都寫了下來,緊接著又寫了沙洲、馬洲、江皋……

“嗯……”

過了一會兒,他將調查過的人際關係,又羅列了出來,上面有邱建民,有關長生,有劉靜波,當然也少不了張正東。

最後在“張正東”三個字上圈了一下。

仔細看了看張正東的履歷,那就是土鱉到不能再土鱉的基層鄉下幹部,按照正常的發展規律,六十歲退休時的待遇,跟他當東圩港中學校長時應該沒有區別。

可張大安的一飛沖天,連帶著張正東在不知不覺間,一年走了別人十年的路。

沙洲市教育投資公司。

劉遠山又將這個公司給寫在了紙上,儘管總經理是邱建民,可副總經理,卻是張正東。

而之前邱建民是沙洲市教育局副局長……

“搞什麼啊,叼人孃胎裡邊就開始算計了吧?”

此時劉遠山已經有很大的把握,張大安這個小夥子,百分百是打算推一把自己的叔叔進步,而且還盯上了“破格任用”這種特例。

通常情況下,年齡超了的,再想發光發熱,沒有足夠深厚且廣泛的群眾基礎,那是想都不要想。

所以一般來說,都是工作有聲有色的地方主官,才有這種可能性。

在企業的話,規模小了沒戲,除非規模大影響廣,且具備一定的時代性。

從邏輯出發,劉遠山覺得張正東沒戲,不可能;但現實不講邏輯,所以劉遠山就假設張大安有計劃和能力,只是他想不到。

有了這個基本判斷,那事情就簡單了,他準備今天晚上,就請張正東吃個夜宵,花生毛豆加燒烤,再來半箱冰鎮啤酒。

狀元街現在不僅鋪面多,而且交通便利,但這些都不是賣點。

賣點是……素質。

哪怕是做燒烤的鋪面,營業到凌晨三四點鐘,地面上也不會有一灘油汙,扣分制懸在那裡,扣完就滾。

再加上保安數量眾多,路口從一開始的一個警務室增加到了一室三崗亭,因此狀元街這裡的消費人群畫像,跟一般的路邊小吃一條街還真不一樣,更像是十年後隨處可見的景區小吃街。

賣家被摁著素質高,消費人群因為安保水平而整體素質也高,主要是陪讀的家長們也不傻,不太可能吃個燒烤就放聲高歌,然後再組團跳個廣場舞助助興。

此時的沙洲市除了市區,邊邊角角的娛樂場所大多都帶著點兒東西,對東南西北的鄉民們來講,有點兒意思的消遣去處屈指可數,狀元街和狀元美食城成了一個不用擔心個人安全,又能稍稍精神放鬆放鬆的地方。

尤其是為了保障新東圩港中學的穩定運營,原本那條本來就是湊數的內河航道,在上半年就關停,未來計劃是改造成沙洲市西北地區的飲用水水源地。

這個賬很好算的,船可以走別的船閘,學校在這裡一天,那就是一天的效益。

沒人不喜歡山清水秀,尤其是今年狀元街擴建之後,沿河修建的護堤、護欄,都是清一色的花崗岩,差不多移栽了六百棵柳樹、水杉,還專門修了水棧方便釣魚佬坐一天看風景。

學校外圍的地皮依然是屬於“張安教育”,現在搞了環境美化還不收費,那肯定也有基本要求,那就是提高基本素質。

濱江鎮的城管,罰款達到了歷史最高峰,也是最狠的。

不狠不行,上面的要求就是保障新東圩港中學的良好運營。

外圍擴建之後,確實是額外客流量增加,原本是陪讀家長和濱江鎮的本地居民為主,現在多了臨江鎮以及市區的一部分“小資”,再加上“張安教育”的一部分商業活動也在這裡,整體效益相當可觀。

但歸根究底,還是學校規模帶來的消費經濟,這個賬,濱江鎮肯定會算的。

現如今的新東圩港中學,成為了濱江鎮的另外一張鄉鎮名片,之前主要還是以“小五金之鄉”聞名,做出口也做得確實有聲有色,但科教文衛是拿不出手的。

這光景校區似景區,的確算得上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腦子正常的濱江鎮幹部,去市裡開會都會拿這個上秤叫賣兩聲,好不好使先不談,得讓人知道有這麼個產業在發展。

市教育局也是有意進一步推動規模,因為只要圍繞新東圩港中學來打造衍生產業,你別管是二產三產,哪怕是一產,那都還是在市教育投資公司的業務範圍內。

以前撈過界挺難的,現在不一樣,有個殼子,再加上教育投資公司副總張正東的侄兒確實挺猛,開疆拓土的機會可能就這麼三五年的,誰知道未來全國性的政策會不會變?

所以市裡多個單位,其實只要是有哪怕一丁點兒往來的,都很有默契地在推張正東上位。

邱建民是第一任教育投資公司的總經理不假,但他不作數的,成事在張正東身上,當然實際成事在誰身上……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說。

搞清楚了裡邊兒的門道,那麼外面過來拜碼頭的要談合作,就輕鬆多了。

劉遠山要是去找邱建民這個總經理商量事兒,那完全就是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

找了一家名叫“老東北”的鋪面,店裡店外都收拾得乾乾淨淨,老闆娘也是過來陪讀的,老家確實是東北的,但因為早年間的分配,落戶到了太湖市搞鼓風機研發,前年孩子高考成績不太理想,掏了五萬八在“張安教育”報名,今年就考上了滬州交大的機電專業,以後大機率回太湖接老子的班。

老闆娘也沒因為孩子考上大學了就把店面關了轉手,一是轉讓不了,不幹了由新東圩港中學回收經營權;二是效益真不錯……一年能掙二十多萬。

主要是東北的小吃大多用料紮實,再加上老家優勢,老闆娘能從老家進貨一些肉腸,不管是煎炸烤煮還是說直接切片擺盤當冷盤,那都相當可以。

很受濱江鎮本地農村人喜歡,還省了氣力跑去市區超市買,又或者自己過年灌香腸。

除此之外就是保稅區那邊的工人,騎個摩托車十分鐘,三五成群在這裡小酌一杯,比鎮上的蒼蠅館子強了不知道多少。

因為確實量大,老闆娘一開始就陪讀做著玩兒,偶爾還弄個鍋包肉啥的,結果大受歡迎,薄利多銷的情況下做到一年小三十萬,這是真有實力。

完完全全打動老闆娘,讓她繼續把“老東北”開下去的,是張大安的一個承諾,只要新東圩港中學馬洲分校建設完成,依然保留一個鋪面給她。

二十幾萬一年,只是有點捨不得;兩個二十幾萬,那就是心動。

劉遠山請張正東吃飯的地方,就是這麼個看著不起眼的家常菜館子。

尖椒幹豆腐口味偏重一點,沙洲市雖然地處江南,但並不吃甜,可以辣,但不能太辣,所以老闆娘為了調個口,主要還是幹辣椒和大蒜爆鍋,醬油多一點兒,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口味。

鍋包肉只要脆,老闆娘用紅燒肉的湯汁澆上去都沒事兒。

但在這裡銷路最廣的,是醬脊骨,上手撕的那種大塊兒醬脊骨,周圍十幾個村的老頭兒,時不時就會過來買一點打包。

冰鎮啤酒上桌,劉遠山拿起子嗤嗤就是開,給張正東滿上之後,兩人就是一邊剝毛豆一邊聊。

“花毛一體”並不貴,因為離農村近的緣故,很多本地的沙地花生還鮮嫩的時候,就摘了送過來。

入口跟爆汁的酒精巧克力差不多,在市區反而是吃不到的。

誰吃飽了撐的把嫩花生往市場上搬啊?

“劉秘書,是有啥特殊情況?”

“有的,張總有的。我們城東區現在有一個的專案,懸而未決有七八年了,一直沒辦法推動下去,張總,您是沙洲市教育投資公司的副總,我覺得這個專案,要是能得到張總的支援,那絕對是再好不過。”

“啥專案?有啥好處不?”

“……”

不是,哥們兒,我們是幹部啊,你一張嘴就問有啥好處?

這麼直接的嗎?!

不是沙洲市這邊什麼情況?

如此的狂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