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二月,新東圩港中學三個校區的空調就開始開暖風,其實教學樓整體都做了保溫,架設了地暖,不過一般也用不上。
長江兩岸入冬最大的麻煩就是太溼潤,溼度是最噁心的,所以做好除溼,也就不會生凍瘡,體感上也不會覺得裹成粽子還是冷氣跟針扎一樣往衣服裡面鑽。
再加上新東圩港中學配發五六身各式各樣的校服,張大安專門養了一支裁縫團隊,五六千學員和講師都是“私人訂製”。
管你高矮胖瘦,都是量體裁衣,想要穿出醜感來也是相當不易。
也因為新東圩港中學的校服每個季度都很有氣質,連帶著學員家長們,也時不時從“張安教育”這裡訂購。
之前只有本部校區的“狀元街”有後勤部的門店,隨著馬洲校區進入到了正軌,後勤部在馬洲校區也開了個分店,算是新東圩港中學的“三產創業”。
本來多一個江皋校區,也還是門店形式,可隨著張叔叔和李老師在“張安希望小學”的一通折騰,也就不得不將“張安教育”後勤部的服裝設計加工的功能,剝離出去,單獨成立了一家“張安服飾”。
究其原因,還是當初規劃的時候,沒有過多考慮“張安希望小學”的校服跨季節功能,跟豐邑縣的縣城小學一樣,規劃是春秋兩套,耐髒耐造就行。
因地制宜嘛。
只是陡然“發了點兒小財”,那肯定是有想法的,張叔叔就屁顛屁顛跟一幫小學生拍胸脯吹牛逼:孩兒們,俺老張在南邊兒有個好門路,想要過年有一身新衣裳,只需喊我一聲爸爸,管保都有!
那不是現在這二百來號板房裡上課讀書的小孩有,開春就可以啟動之前空置半年的教學樓,到時候來報名的,就會增加三百多個。
附近三個村相鄰的五六個村,也會開始將適齡兒童送到“張安希望小學”接受義務教育。
關鍵是張正東也不含糊,將採沙場今年年底的應收款,拿出來貼給本地的適齡兒童,決定這麼幹之前,他吃了十四五個大隊的狗肉,反對聲有,但最後民主表決是壓倒性的同意。
別人來說這怎麼花錢的事情,村集體開會肯定要幹上一場,張正東那是正經跟四五千戶人打過照面的。
同時也講究個先來後到,現在入學的,還有明年開春入學的,先得新衣服;明年秋季入學的,還有後年春季入學的,後得。
至於說價錢,那必須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衣服並不便宜,就一件要三百多塊錢,還是成本價,抹了個零頭,也還是要三百塊。
在普遍工資一個月也就這個數的時候,花這麼大的價錢,那肯定是要招來非議,但這個非議在縣裡、市裡,就是不在鄉里、村裡。
一是體感上沒感覺,錢是從豐邑縣建築材料公司走的專項捐款扶助,目的就是給孩子統一採購冬裝。
二是張正東有言在先,七八歲的孩子到了十歲十一歲,未必還能穿原先的衣服,可以以舊換新,所以要珍惜這身衣服,多個窟窿到時候多補一份錢。
三是工地上的農民工工友們最先看過衣服的設計,沒有說不好的。
最重要的一點,它不是襖子,是羽絨服。
“張安服飾”自己只有設計能力和小規模加工能力,並沒有批次生產能力,所以還是由“張安服飾”去沙洲和尚湖兩地做羽絨服的一線工廠下訂單。
三百塊的確是成本價,因為這是正經的羽絨服,不是羽毛服,充絨量也是由“張安服飾”抽檢,生產線上不定時隨機抽檢。
別看“張安服飾”要的量不大,加起來八百件都沒有,可是尚湖市和沙洲市只要是有能力做羽絨服的企業,都在搶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訂單。
原因很簡單,都想吃下以後“張安教育”的大單,要是能簽下長期合作協議,“張安教育”這樣的極優質客戶,比打半年廣告還要有用。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奇葩要求,加工方都全盤接受,一點猶豫都沒有。
於是在多個地方報道“希望小學”採購高價校服時,陳莊鎮當地倒是沒啥波瀾,反而“張安希望小學”發冬裝的時候,縣太爺帶著一票人馬,還專門過來合影留念。
有些孩子根本等不及明年開春來這兒上學,吵嚷著馬上就要在這裡上學,那熱鬧的動靜,讓張叔叔十分得意。
“徐浩宇,領新衣服了!”
“到!”
“換上。看看暖和不暖和。”
“暖和!”
“放你……小小年紀還會拍馬屁,胡說八道!剛穿上就暖和,你是電爐子?!”
“哈哈哈哈哈哈……”
熊孩子們一陣鬨笑,才上二年級的小屁孩兒只是呵呵地笑,剛要抬袖子擦鼻涕,張正東又是一聲大喝,“教不聽的?!衣服被你鼻涕泡爛了,你上四年級別想換新的!你手帕呢?!”
“在兜裡。”
“在兜裡不知道拿出來?!”
“哎。”
小男孩從兜裡掏出一條團成一團的手帕,然後開始擦鼻涕。
“走開走開走開,擦鼻涕躲著點人。既要懂禮貌,也要講衛生,聽到沒有?”
“聽到了。”
“下一個,師昊宇!這都第幾個昊宇了?會不會取名字?師昊宇!喏,你說想要羽絨服,這是不是羽絨服?”
“謝謝張爸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