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辦本科,兩萬多三萬多的都有,十幾萬的也有,但玩法並不一樣,像“張安學院”這種的,還是比較特殊。
張大安沒打算從統招的應屆考生池中去撈人,每年幾十萬高考生,能讓他隨便撈的生源質量不可能太好。
所以跟中吳市的談判,主要是集中在“張安學院”今年如果就開學招生,那麼今年同樣要在中吳市投資一所新東圩港中學。
這是硬性條件,不過有雙向選擇,也就是“張安教育”可以決定校址選擇在哪裡。
換成別的教育公司,那毫無疑問市區的黃金地段,但市區的黃金地段不可能給太多,最後要花的錢會觸碰警戒線。
因此還是園林式的校區,只能是郊區。
這一點,中吳市是很清楚的,所以本質上還是“招商引資”,讓張大安掏錢,提前開發一部分城鄉結合部或者郊區的偏遠土地。
有了新東圩港中學在中吳市,那麼中吳市內部規劃上,修路就能一路修過去,理由就相當充分了。
一所新東圩港中學,就相當於年年一個億左右的營收,流水更是不用去想,必然是相當誇張的。
從這裡也不難看出,中吳市的想法相當超前,並沒有迴避新東圩港中學在社會上的爭議性,相反是直接擁抱。
而張大安跟中吳市還談妥的一個條件,那就是除了市區的中學,剩下的區縣鄉鎮中學都可以成為“張安學院”的生源地。
只不過怎麼把高中生在高考前就忽悠到“張安學院”去,得看你張大安自己的本事。
畢竟民辦本科在這年頭又被稱作“三本”,有實力上二本的,不可能選擇“三本”,再者就是對普通家庭而言,上民辦本科的開銷太大,哪怕中吳市相對來說居民收入還可以,那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往外年年掏個幾萬塊錢就為了唸書的。
此事在中吳市,以及中吳大學看來,會是張大安的難題。
不過這事兒其實早就解決了,在新東圩港中學馬洲校區籌備的時候就已經搞定了。
那就是跟銀行合作一個助學貸款產品,本來“沙洲農村商業銀行”開展不了,張大安找的是江寧銀行,但後來學員裡面有個家長藏得挺深,有個外公退下來十來年了還有影響力,於是人在江寧,卻把沙洲市這裡的事情擺平了。
為了表示感謝,張大安還讓人送了一對金老鼠過去,學員的外公和外婆同歲,都是屬老鼠的。
得虧不是屬牛的……
然後“沙洲農村商業銀行”,就具備了助學貸款的資質,只不過範圍上有侷限性。
而且算是個非常簡陋的貸款方案,基本上就是為“張安教育”量身定做的,別的機構去辦理也通不過稽核。
中吳市和中吳大學稍微失算的地方就在這裡,沒想到張教練謀算到這麼深,以至於讓不少中吳市本地想要做民辦本科學院的人,直接坐蠟了。
原先的計劃,是要“借雞生蛋”,等“張安學院”玩完之後,白嫖地面建築、地皮、設施還有辦學資格。
這個貸款方案一出來,張大安就讓“張安教育”的營銷團隊,準備把沿江的所有鄉鎮中學都跑一圈。
一次中學業務宣講費用是三萬塊錢,一萬是勞務費,一萬是給學校領導班子的辛苦費,剩下的一萬,就是機動經費,當地校長胃口大,就多給點兒;胃口一般,就少給點兒。
不給……
那是不可能的,這年頭哪有不拿的校長?
又不是誰都跟張叔叔一樣吃飽了撐的,當個校長不賺錢也就罷了,還從家裡往裡面倒貼,純純神經病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