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個“狀元說”“當陽說”,也是盡顯流量風采,完全油鹽不進,關鍵是還不約稿江口省本地的文學泰斗……
這誰願意給張大安發聲?
按照道理,怎麼著也得放下身段,大家緩和一下關係。
結果他倒好,搞了一個“金榜部落格”出來。
就你能!
就你牛逼!
最後就是各玩各的,江口省自古以來的文化圈子,頭一次出現如此不合群的。
你還另立山頭了你!
其實當年張大安順勢去江寧大學讀個大學,這就大結局了,還能有什麼事兒啊?
都是同門師兄弟……
可他復讀了!
他復讀了!
復讀了!
每一步都跳出了江口省“精英階層”的固有認知,就完全猜不中這貨到底腦回路是怎麼個事兒。
於是最後就發展成了現在的狀況,嚴格來講,江口省這邊教育界的泰山北斗也不願意搭理張大安,因為這貨理論上不鳥他們也能照舊運轉。
除非修改法律。
但這事兒就超出了江口省的能力範圍,除非江寧市上上下下又琢磨著再浪一回。
目前來說,“張安教育”幾乎就等同於江口省曾經想象過的完美民辦教育發展狀況,就少了一塊拼圖,那就是義務教育階段。
可惜張大安不賺錢的事情……他不幹。
那麼“張安教育”的拼圖,始終是不完整的,他想要以後繼續穩定地吸收生源,還是存在生源枯竭問題的。
可事情的發展,再次超出了江口省專業人士們的想象,大腦宕機源自於省裡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跑去跟張正東搞聯歡。
萬萬沒想到啊,“張安希望小學”的橫空出世,直接補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你要說“張安希望小學”跟“張安教育”沒有直接的升學關係,那也不能說不對,就跟說張正東同志不是張安同志的父親一樣,是正確的,合情合理的。
但這事兒……它就哪兒哪兒不對,沒一個地方正常的!
到了今年,幾乎江口省這邊的“文化人”都知道,他們跟張大安是徹底尿不到一壺去了,不是一路人。
不是,根本就不是一個物種!
可偏偏來了京城,還得假模假樣,沒辦法,誰叫這貨是教育產業中的領軍人物呢?
是真領軍,市場份額擺在那裡,而且早就不是之前業務單一的狀態。
光做復讀業務,根本不算什麼。
現在幾乎就是打造一個“獨立王國”,在省內跟傳統勢力就是兩條發展路線,而且初步形成了造血功能。
更可怕的是,它的運轉不是脫離江口省,恰恰相反,是更加深入到了江口省的高速發展過程中。
一定程度上來講,省裡現在做教育產業的相關專案,幹部找“張安教育”比找關係戶的效率還高。
如此現狀,江口省這邊的“文化人”要面子,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都藏著掖著沒說,跟京城的同志們要什麼都說了……
那還混不混了?
公開口徑跟張大安還是同志相稱的!
要不然能選他當代表?
又不是因為他說能打上月球才選的。
但張大安上了鏡頭那完全就是一副“我要打上月球”的模樣,講出來的東西讓省內的同行們直接風中凌亂。
“……我認為,‘科教興國戰略’是當代最偉大的戰略構想,是從生產力層面上給我們教育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只要把握住了這個方向,我們在教育產業的市場規模,就能夠不斷地擴大,而且是良性地擴大,絕非‘劣幣驅逐良幣’型別的無序擴張……”
“什麼是‘科教興國’?在我個人看來,‘科’,就是生產力,且代表著生產力的一種提高、進化,科學的發展,就是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它決定了一線生產活動中,勞動者如何將自己的勞動能力最大化;‘教’,就是生產工具使用方法的傳播,是知識的傳播,是技術的傳播,是能力的傳播,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自下而上叫學習,自上而下叫傳授,結合起來就是教育;‘興’,是過程也是目的,是我們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的原因,如果沒有‘興’,那就意味著繼續落後,落後就要捱打,這是當今世界秩序下的既有法則,也是全球秩序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先發國家體系中的基本規律,所以‘興’,是一種必然過程和目標,不容有失……”
要不是對張大安十分熟悉,今天跟張大安一起參加會議的其餘江口省各界代表,根本不相信眼前這貨是張大安。
不是……
你有什麼大病吧?!
你說了我們說什麼?!
關鍵是張大安這還不是亂說的,有內涵在其中。
不少阿諛奉承之徒欠缺的就是這點兒功力。
沒水平的只能當個李蓮英,有實力的那就是七下西洋的鄭和。
閹黨是那麼好當的嗎?
張大安這一通抑揚頓挫,配合他本就陽剛的外表,即便是穿了襯衫和西裝,粗壯的脖頸也是讓人忘了他還是“三連狀元”。
就這麼一亮相,之前所有浩浩蕩蕩的口誅筆伐,瞬間就成了小丑。
講白了,“文曲星”過境,那怎麼著也是位列正神的。
不是大神那也不會淪為妖魔鬼怪啊。
再退一萬步講,張大安就算不是“文曲星”,相貌上也比較粗陋,那也起碼是個鍾馗,不能夠是孤魂野鬼。
“……教育產業的發展,不能只追逐眼前的利益,應當著眼更長遠的未來,並且唯有擁抱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我相信,未來社會的生產活動中,一線勞動者受教育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高,與之相匹配的,則是科學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勞動工具,這是相輔相成的發展趨勢……”
“……‘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根本上解決了我們當前教育產業發展的迷茫、無序,我相信,教育產業的發展前路,也必將同其它產業一樣,將會從無序向有序進化,從粗放管理向精耕細作進化,從急功近利向著眼未來進化……”
這一套唸經效果是非常好的,因為張大安在對“科教興國戰略”做個人閱讀理解的時候,別人再對張大安的個人閱讀理解進行個人閱讀理解就容易得多。
讓一線工作人員解讀理論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很多時候基層幹部自己都沒搞明白這那的,如何讓老百姓也搞懂呢。
但張大安的個人閱讀理解,就方便了不同地區的基層幹事來做二次加工。
從生產力、生產工具的角度切入,換成地方上的特色產業融入其中,那就有說法的。
什麼是一線勞動者?
對豐邑縣陳莊鎮六萬多的男女老少來說,我在家裡種地,我到外面打工,那就是一線勞動,那我就是一線勞動者。
什麼是生產工具?
我幹活時候手裡的傢伙事兒,那就是生產工具。
什麼是科學技術含量越來越高?
以前割麥收稻,我只需要揮舞鐮刀;現在我得學著怎麼開收割機,脫粒機。
農事如此,工廠也如此。
在工廠做裝卸工,純賣體力時候不需要認字,會按手印領工資就行;可要是當個倉管,那就得看懂登記冊、賬目簿、貨架表,必要時候還得自己學會開叉車,使用碼垛機、地牛……
這時候再問,讀書究竟有沒有用啊?
讀書有沒有實際用處不知道,至少不用被讀書多的當狗耍。
所以張大安當天發言當天上新聞,還給了一點五秒的握手合影鏡頭,即便他咧嘴笑得像條土狗,但正面報道那是必須得有。
你管他有沒有被起訴?
人“大節無虧”懂不懂?
這上哪兒說理去?!
京城第二師範的密維新教授隔天就撤訴了,跑得飛快,但張大安還是沒放過他,因為個人部落格繼續更新。
哥們兒我又殺了“uslonglive”這傻逼一百多次了喂!
囂張面具直接戴上,張大安至少在這個春天,那是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根本輸不了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