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你隨我來。”
送走劉牙郎,吳銘領著李二郎走進灶房,囑咐說:“你須曉得,每家食店都有自己的不宣之秘,稍時無論見著什麼,斷不可與外人道。”
“二郎省得!”
李二郎以為是什麼火候分寸、調料配伍之類的,當吳銘拉開那扇兩界門,二郎愕然瞠目,險些驚掉下巴。
吳銘忍笑道:“進來吧。”
李二郎躡足跟進,拿眼四下偷瞧。
當閒漢這些年,慣常在食店分茶討生活,見識過正店的炙肉灶,也看過大相國寺的素齋廚,卻從未得見這般、這般……
他形容不上來,入眼的什物十樣倒有九樣不認識,剩下一樣也和他的認知相去甚遠。
“敢問掌櫃的,這可是灶房?”
“正是。”
“那方才經過的那間屋子……”
“曾也是灶房,眼下當庫房使了。”
李二郎恍然,恍然過後又陷入更大的疑惑。
他瞧見頂上吊著的條狀燈籠發出熾亮白光,竟比樊樓徹夜通明的燈火更亮三分,又瞥見灶臺下鐵管蜿蜒如蛇,白牆密室裡竟無半扇氣窗,卻不知如何排煙換氣,還有……
吳銘沒有解釋,也不必解釋,他對二郎的定位就是個服務員加臨時的洗碗工,各種現代廚具他無需掌握。
走到水槽前,吳銘擼起袖子說:“我教你洗碗。”
洗碗豈非有手就行?李二郎搶著幹活。
“你先聽著!”
吳銘稍微抬高了音量,積極主動是好事,但要建立在聽指令的基礎上。
他帶李二郎過了遍流程。
洗碗的確是有手就行,李二郎一學即會。
說來也簡單,只需把這個叫“洗潔精”的東西擠一些到水槽裡,便能毫不費力地洗去碗盤裡的油漬,再擰開“水龍頭”清洗掉殘餘的泡沫,最後用乾淨的抹布擦乾水漬,放入“消毒櫃”中。
全是些聞所未聞的什物,這個水龍頭尤為神奇!
東京城裡的水井不下千口,百姓的生活用水皆從井裡來,要麼請挑夫代挑,要麼就像李二郎一樣自食其力。若想汲用內城甜水巷裡的“甜水”,還要額外花錢。
可這水龍頭一擰開就出水,既省時又省力,大內裡的御廚房只怕也不過如此!
這位吳掌櫃莫不是尚食局的御廚?
李二郎異常興奮,人一高興,連刷碗都有勁,不一會兒便將水槽裡的碗盤全部洗淨。
吳銘挨個檢查,見碗盤全部達標,露出滿意的笑容:“不錯。放消毒櫃裡吧。”
洗完碗,再做個簡單的入職培訓。
“本店叫吳記川飯,你可知何為川飯?”
這可難不倒李二郎。
東京城裡的食店可大致分為三類:北食、南食和川飯,所謂川飯,就是烹製蜀地風味的食店。
“那你可知蜀味的特點是什麼?”
李二郎沒吃過川飯,但他知道蜀人喜食姜、芥、川椒、茱萸和酸菜,便說:“蜀味重辛香。”
“錯!”
吳銘正色說:“蜀味的特點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既有辛香開胃的,也有清淡爽口的,可謂南北通吃,老少皆宜。你要牢記本店菜品的名目、味型和價錢,待客人問起,須應答如流。”
“二郎省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