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飯館通北宋

第56章 特製小菜

“火爆腰花、魚香茄子、熗蓮白各一份!”

吳建軍進後廚報菜,將點選單撕下來釘木板上。

與此同時,李二郎也推門而入:“掌櫃的,客人要換盞了。”

吳銘頭也不回地吩咐:“腰花和茄子多備一份料。”

前者正好拿來炒荔枝腰子,魚香茄子連味型都不用改,直接一鍋燴了。

“第二盞:荔枝腰子、魚香茄子——”

話音未落,滿座皆驚。

“荔枝腰子?”

林希幾疑耳誤,他方才向二蘇薦罷狀元樓,怎的此間便把人家的招牌菜端上來了?

當即追問:“可是狀元樓的做法?”

李二郎一邊斟酒呈菜一邊作答:“小店的荔枝腰子比之狀元樓的,有相似亦有不同,請諸位品評。”

原是仿製。

四人恍然。

理應如此,狀元樓再是不濟,到底是七十二正店之一,正店名餚豈是尋常小店可比?

東京食肆素來效顰成風,凡正店推出新菜,必有無數小店爭相效仿;然形似易得,神韻難求,菜雖同名,滋味差別卻不可以道里計。

不過,出乎林希的意料,這道荔枝腰子的賣相著實不壞,不僅腰子所呈現的荔枝形和狀元樓的一般無二,醬色之稠、香氣之濃甚至猶有過之。

可盤中獨缺芫荽,終非本味。

六人執筷品嚐,細嚼慢嚥間,但覺酸、甜、鹹、鮮諸味在唇齒間絲絲交織,竟融為某種既熟悉又珍貴的滋味……

林希和林旦在福清老家時常啖荔枝,對這滋味自不陌生;王汾和胡宗愈雖只嘗過屈指可數的幾次,亦對此印象深刻。

來自荔枝產地的二蘇更不必說,蘇軾立時拍案叫絕:“好一道荔枝腰子!形神俱肖,竟得真味矣!”

腰子就得趁熱吃,蘇轍悶頭吃菜,可一碟的量委實太少,轉眼便吃乾抹淨,頓覺意猶未盡,恨不得再來一碟,到底是忍住了。

鮮果倒是無妨,熱菜卻不便再續。

端起涼茶冰一口,忍不住問:“莫非狀元樓的荔枝腰子更勝此一籌?”

四人面面相覷,有片刻的沉默。

終是林希停箸沉吟:“子由今後若是想吃荔枝腰子,但來此間足矣。至於狀元樓,除卻荔枝腰子,尚有數道招牌菜值得一品……”

午間用餐高峰來臨,店外烈日高懸,川味飯館裡同樣熱火朝天。

吳建軍不時進廚房催菜:“六號桌的熗炒鳳尾——”

“在炒了!”

李二郎也連聲催促:“掌櫃的,須上第四盞了!”

“走菜!沒叫你!爸,走菜!”

謝清歡將滷好的鵪鶉撈出分裝。

宋朝的上流社會將鵪鶉視作大補食材,特別有助於房事,故而凡宴飲必食鵪鶉。當今這位官家因為無後尤其信這個,一席酒宴上個七八道鵪鶉,亦不足為怪。

吳銘也入鄉隨俗,為六人準備了一道香滷鵪鶉。

謝清歡接著將熗炒鳳尾裝碟,喊道:“二郎,走菜!”

——

ps:月初求月票!求追讀!or2!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