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都來咱店裡吃飯的小陳,他之前叮囑過,咱要是推出新菜,第一時間告訴他。”
吳建軍對著小黑板拍了張照,登上微信,發給陳桂彥。
兩分鐘後。
“妥了!他說中午帶朋友過來,讓咱們給他留一條魚。”
吳銘衝老爸豎起大拇哥。
他本來還擔心新菜無人問津,畢竟這道菜不似肉鮓那麼實惠,所以只讓李二郎採買三尾白魚,這下倒好,還沒營業呢,第一尾便已經有了著落。
……
陳桂彥今天輪休,雖然剛吃過早飯,卻已陷入中午吃什麼的人生終極難題中。
他正拿不定主意,忽聽叮咚一聲,吳叔發來的訊息替他做出了決定。
“寶,中午上外面吃哈!”他扭頭朝臥室喊道。
“好!”
“我再叫個朋友!”
“誰呀?”
“徐川,你見過的!”
“哦!那個喜歡賣弄學識的老頭,是他吧?”
“你這話說的……人家確實見多識廣,咱不服不行。”
陳桂彥翻出徐川的微信,將吳叔發來的照片轉發給他。
兩人是在好吃嘴論壇上認識的,徐川是五星老饕,罈子裡的元老級人物,距離最高等級只半步之遙。據說他早就可以渡劫,只因嫌美食家這個稱號俗氣,故而卡著境界遲遲不飛昇。
陳桂彥之所以邀請他,倒不是因為兩人的關係有多鐵,主要是因為徐川對宋時的飲食文化頗有研究。
不多時,便收到對方的回覆:“宋菜?主推酒炊淮白魚的倒是不多見,哪家店啊?”
淮白魚?
陳桂彥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又點開照片看了眼,確認是酒炊白魚無誤。
他沒有深究,把前因後果簡單說了一遍,邀請對方中午同往。
“這種蒼蠅館子,多半是在哪本地攤文學上看了點野史,便偷了個菜名弄出個噱頭來,你還真以為老闆懂宋菜啊?”
陳桂彥多少有些不快,耐著性子打字:“師傅的手藝沒得說,哪怕不為宋菜,只為嚐鮮,也值得一去。”
“成,左右無事,那便走一趟。”
……
吳建軍沒想到小陳十一點半就來了,趕緊退出遊戲,起身去迎:“今天這麼早?”
“今天輪休,不上班。”
陳桂彥特意選在這個時間點來,以避開中午的用餐高峰期。
三人魚貫而入,徐川走在最後,剛一進店便被掛在牆上的兩幅書法吸引了目光,駐足凝視片刻後,笑道:“仿得不錯!可惜,仿得不全。”
陳桂彥的妻子王倩抬頭掃了眼:“這不是蘇東坡的《老饕賦》麼?”
陳桂彥以前倒沒留意過這兩幅書法,此時也仔細瞧了瞧,遲疑道:“下筆似乎也是模仿蘇東坡的行書風格?”
“正是!寫這兩幅字的該是位書法名家,可惜,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徐川也不管陳、王二人是否感興趣,自顧自地說:“庖丁鼓刀,易牙烹熬在這八個字雖是《老饕賦》的開篇,可第一次出現是在嘉祐元年蘇軾、蘇轍赴京趕考時。兄弟倆於一食肆中各題寫了其中一句,稱讚該店掌櫃手藝卓絕。所以題寫此聯,上下兩句應用不同的行書風格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