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撫摸著鼓脹的肚皮,咂咂嘴問:“有茶嗎?”
吳銘笑起來:“我正要和你商量這事。我想進一批茶葉,你有沒有熟識的茶商,給我牽個線唄。”
“你這是要改開雜貨店?”張濤有點繃不住,“早餐還沒賣明白呢,又惦記上茶水的買賣了。要我說,憑你的手藝,把本職工作做好了比什麼都強。”
“你想多了,我只是備點貨而已,省得以後來了貴客,連包像樣茶葉都拿不出來。”
這不完全是真話。
實際上,吳銘此舉針對的是宋朝的市場。
宋朝飲茶之風盛行,遠超現代,用王安石的話說便是:“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
商家自然要想方設法投消費者所好,不僅茶坊有鬥茶、點茶的服務,就連路邊不知名的小店,只要店裡來了客人,也得先上一壺茶招呼著,這已是業內不成文的規矩。
北宋的茶只有四川、廣南等少數地區實行通商制,允許民間自由買賣,其餘地區皆實行官榷制,由朝廷壟斷,統一採銷。
官方給茶葉定了上百個品級,總的來說,屬福建茶的檔次最高,東南茶次之,川茶最賤。
小店裡免費贈送的茶水通常是最廉價的川茶,味道和今天的苦蕎茶、大麥茶近似,確實不怎麼好喝,也不值什麼錢。
至於北宋的高檔茶,須由專業的茶博士點茶,一碗能賣千錢,倘若茶博士是一位美人,價錢還得翻個倍,利潤遠比粥高。
吳銘開的是飯店,自然不能和茶坊比,但茶葉尤其是高品質的茶葉,他可以不賣,但不能沒有。
正如他說的那樣,像大小蘇這樣的貴客,今後肯定還會遇到,不能總拿王老吉招待吧?
所以這話也不完全是假話。
“行吧,你是老闆你說了算。”
張濤顯然不以為然,只是礙於身份,沒有指手畫腳的立場。
他摸出手機,將茶商的個人名片發給吳銘。
“推給你了。老王我認識他得有三四年了,他的茶葉可能比別家的貴點,但品質有保障,這一點你可以放心。你加他私聊吧,就說是我介紹的。”
“妥!”
吳銘登上微信,給暱稱為“茶葉王”的使用者發去好友申請。
張濤給自己倒了杯水,發現掛在牆上的“蓋飯大全”已經被替換成新的選單,好奇詢問:“什麼時候正式營業?”
“明天。”
“不搞開業活動嗎?”
吳銘搖搖頭,自通道:“就我這定價,搞不搞開業活動沒啥區別。願者上鉤吧,只要客人敢來,我就能把他留下。”
張濤走後,吳銘又跑了一趟影印店,回店裡將列印出來的a4紙貼在廚房門口顯眼的位置:後廚重地,閒人免進。
這時,茶葉王的好友申請透過。
吳銘也不廢話,徑直報出張濤的名號,說明來意。
他以為茶葉王會約個時間地面見面,結果對方跟個淘寶客服似的,發來一系列茶葉品牌及相關介紹,然後讓他到網店上下單,並承諾現在下單次日上午送達。
當然,張總的名號還是有點卵用的,好歹換來個八折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