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飯館通北宋

第10章 奇文共賞

李二郎滿心歡喜地去了,只等申時再來“籤合同”。

申時即下午三點,之所以約在這個時間,一來過了飯點,不至於耽誤正事;二來立契這事吳銘不能自作主張,得請個牙人來作保。

牙人相當於現在的中介,宋朝的牙行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凡有利益往來,便有牙人出沒:米行有米牙子,肉市有肉牙儈,便連瓦子裡唱曲的小娘,都少不得梳攏牙婆牽線。

僱傭人力同樣可以找牙人介紹。

麥秸巷裡就住著一個劉牙郎,兩天前,吳銘找他問過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那時候的他褲兜比臉還乾淨,哪裡付得起牙人的中介費?

吳銘本以為可以繞過牙人,李二郎的話把他點醒了。

這小子不識字,壓根看不懂契據,請人作保其實就是找個第三方保障受僱者的權益,同時也是保障僱主的權益:倘若受僱者手腳不乾淨偷了東西攜贓潛逃,牙行便會替僱主把人抓回來。

這麼一想,請個牙人作保還是很有必要的。

好在,只是作保要便宜許多,吳銘還剩下一百文左右,堪堪夠用。

回後廚繼續備菜。

話分兩頭。

卻說梅堯臣三日前乘船沿汴河進京,因蔡河夜決,城內被水,居處難找,只好賃船暫住,雖說船艙裡狹窄逼仄,起居多有不便,總好過露宿街頭。

剛喝得一碗味美價廉的肉粥,梅堯臣的心情本來不錯,然在船頭久立,整日看著船來船往,忽然想到自己這一生也如漕船入水,沉浮全由不得己,頓生幾分悲涼。

船老大歸來時,又見他扶舷而立,眺望碼頭,忍不住問道:“老丈可是在等人?”

“等一舊友。”

“你已在此等候三日,依我看,那位舊友怕是不會來了。”

梅堯臣默然。

碼頭上人流如織,然遍尋往來青衫客,偏不見當年知交。

永叔啊永叔,三日前遞的拜帖,可曾送到你的手中?

梅堯臣躊躇良久,終是回到船艙,掀開樟木箱,取紙研墨。

正欲腆著老臉再寫一封拜帖,忽聞岸上車馬喧,緊跟著船板吱呀作響,青驄馬的噴鼻聲裡夾雜著船老大的驚呼:“大老爺!當心舷板青苔!”

有人喊道:“聖俞兄!”

這聲喚帶著江南口音,梅堯臣驚喜交加,忙擲下狼毫,掀開艙簾,但見白髮蕭疏的老者撩起襴袍下襬,上得船來,腰間的金魚袋晃得人眼花,不是滁州醉翁更是何人?

梅堯臣喉頭一哽,那聲“永叔”卡在喉間,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反倒是歐陽修的爽朗笑聲一如往昔,打趣道:“好你個梅聖俞,竟躲在麻船裡效仿范蠡泛舟!”

梅堯臣哈哈大笑。

二人相攜進入船艙。

梅堯臣收起案上的紙硯,赧然道:“舷板溼滑,艙底不過丈二見方,實非待客之所。永叔只須遣人遞個口信,梅翁自當赴貴府拜謁,何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