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飯館通北宋

第40章 荔枝腰子plus

回後廚看一眼時間,差五分鐘四點半。

時候尚早,川味飯館晚上從五點開始營業,但通常要等六點以後才有客人。

店門是關著的,看來吳建軍同志仍在老爺子家裡睡大覺。

“小謝,備料!”

仍和中午一樣,將走俏菜品與費工菜式的原料預先備好。

謝清歡幹勁十足,她不覺得自己是在幹活,只當是練手精進的好時機,分外的認真投入。

吳銘看在眼裡,暗暗點頭。

不怕徒弟沒天賦,最怕徒弟會應付,尤其是廚師這行,更需要沉得下心,腳踏實地。

五點整,吳建軍準時打卡開店。

“備料呢?”老吳踱至灶臺前,“吳記川飯也做這些新派菜?”

吳銘樂了,他當然聽得懂“新派川菜”的雙關,笑道:“那邊雨勢賊猛,一時半會兒停不了,今晚歇業。”

謝清歡埋頭切菜,耳朵卻沒閒著,父子倆的對話一字不落地鑽進她耳朵裡。

仙家的遣詞造句也和凡人不同,很直白也很有趣,起初聽不太懂,聽得多了,漸漸便懂了。

“你做的菜人家吃得慣嗎?”

“當然會調整味型啊,你兒子沒那麼死板。”

昨日歐陽修三人來用過餐後,吳銘便意識到,現代川菜的辣對宋人來說有點過於超前了。

今日探過狀元樓,這種體會更加深刻。

在普遍不食辛辣的飲食環境裡推廣辣味菜餚實非易事。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川菜名師陳建民赴日推廣川菜時曾一度受挫,後來透過大幅調整麻婆豆腐的口味,終於開啟市場,而這道改版菜餚也迅速成為日本的國民級中華料理。

直到今天,麻婆豆腐仍穩居日本中華料理人氣榜首,陳建民父子更成為經典漫畫《中華小當家》的創作原型,其影響力跨越國界。

吳銘的烹飪理念就那八個字:食無定味,適口者珍。他自然不會固守傳統和正宗。

既然宋人對荔枝腰子的接受度更高,那他就在火爆腰花的基礎上調下味型,使其更加貼合宋人的口味。

灶上備齊料,趁著店裡尚無人光顧,吳銘笑問:“可是餓了?咱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吧。”

適才在狀元樓兩人都沒吃飽,這會兒正是東京老百姓吃夕食的時辰,肚子早就空了。

“爸!現在吃飯還是待會兒吃?”吳銘朝門外喊。

“下午兩點才吃過!你爹又不是豬,哪能這麼快就餓了?”

吳建軍的聲音混著哈欠傳來。

他這一覺從三點睡到五點,仍感覺沒有睡夠。

老爸雖然不是豬,可他的食量較之二師兄也不遑多讓,既然他不餓,那炒一個菜就夠。

吳銘拎起一塊肥厚的豬腰:“早上教你的刀法可還記得?”

“這如何使得!”謝清歡連連擺手,“我啃個炊餅下點酸菜便是了,腰子留著做生意吧!”

無怪她受寵若驚,腰子和肚片向來是酒樓裡的金貴貨,其餘肝、肺、血、腸之類才是老百姓吃得起的“雜色下水”。

她一個徒弟拿腰子當“員工餐”,豈非比太學生吃特供饅頭更奢侈?

吳銘忍俊不禁:“試菜總得用正經食料,吃飯不過是順帶的。”

謝清歡一怔,眸子倏亮:“師父莫不是要試做荔枝腰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