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飯館通北宋

第196章 糖龍

灶房裡,吳振華和李二郎剛將鴛鴦餃蒸上,屋外忽然響起脆生生的呼喊。

李二郎立時辨出來者身份,扭頭朝廚房裡喊道:“掌櫃的——”

“請七娘進店吧!”

小丫頭的呼喊吳銘聽得一清二楚。

老王一家住得遠,難得來一趟,上回已然吃過閉門羹,這回倒不好再教小七娘失望。

吳銘這聲應答亦是提氣送嗓,鉚足了勁,店外的一家五口聽得真切,面上登時綻開喜色。

王蘅更是喜上眉梢,笑容裡掩不住小小得意,心道:吳川哥哥此番提前開門,分明是瞧我的顏面!

時辰未至,李二郎並不張掛布招,店門只開一扇,欠身迎王安石一家進店。

不等落座,王蘅便忙不迭道:“我想吃炸鮮奶!”

“好嘞!炸鮮奶一份!”

“不夠不夠!先來個三份!”

王蘅瞥一眼身旁的兄姐,莫看他倆一副君子淑女的模樣,待會兒上了菜,搶得一個比一個兇,她怕是連十分之一也落不著!

“休聽她胡言,小小人兒,眼大肚小罷了。”吳瓊撥亂反正,“且先上一份,若是不足再添不遲。”

王安石的目光掠過水牌,忽被一行墨字吸引,奇道:“鴛鴦餃……卻是何物?”

李二郎如實作答:“此為一種炊制面食,內裹雙色餡料。”

市井百姓間可隨意說“蒸”,不會有人追究,但在官老爺面前最好避諱,二郎雖未念過書,卻深諳行內規矩。

“來一份試試,再來份松鼠鱖魚。”

自打那日在歐公府上嘗過這道菜,王安石便一直念念不忘。

李二郎歉然道:“望大官人見諒,此菜頗費工夫,小店並不常備。大官人下回光顧,不妨提前半日差人知會一聲。”

王安石微微頷首,沉吟片刻又問:“千絲豆腐可有?糖醋排骨呢?各來一份罷。”

王蘅越聽越疑:爹爹怎的連食單也不看,開口便如數家珍,點出這許多我聞所未聞的菜名?

哼!說好的公務纏身無暇前來哩?分明偷偷來過,卻將我一力撇下!爹爹淨會哄人!

吳瓊又照著食單要了幾樣新奇菜品,末了問道:“我看店外告示上寫著,今日光顧可享贈禮?”

李二郎點頭稱是:“贈雕花一朵,待會兒隨菜呈上。夫人和二位小娘子再各添一份精巧糖畫。”

“糖畫?”

“小店秘製的巧食,以糖作畫,既可賞玩亦可食用。作畫過程最是生動有趣,諸位若有興致,不妨進灶房一觀。”

以糖作畫,當真稀奇!

三個小孩眸光晶亮,夫妻倆亦相顧驚奇。

“善!”

王安石欣然起身,四人緊隨其後。

布簾輕掀,一扇寬厚素樸的木質屏風當門而立,屏下僅設一桌一椅。

椅上端坐一位老者,鬚髮斑白卻雙目炯炯,精神矍鑠,笑容可掬,身著吳記川飯獨一無二的“工作服”。

風爐裡騰起細小的火苗,鍋中的糖液起泡粘稠,絲絲甜氣隨著熱氣撲鼻,王蘅禁不住咽口唾沫。

吳振華早已擺足架勢。

本朝的名人中他最熟的是蘇軾和包拯,他對王安石的瞭解基本來自孫兒的課本。

吳銘上學那會兒,學校離爺爺家近,因此便在爺爺家住,在川味飯館吃,平時背誦默寫也由爺爺監督把關,爺孫倆還比賽誰背得快來著。

王安石的詩吳振華至今只記得一句,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