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農逆襲

第102章 種子和竹竿(抱歉,忘說更新時間調

“汪汪~”

雨後的清晨,菜田裡空氣極為清新,一人兩狗站在絲瓜藤蔓前,兩隻狗崽子很靈性的叫喚了兩聲。

“孺子可教也。”

陳家志笑了笑,也打量著眼前的絲瓜藤蔓。

藤皮漸漸褪去青碧,頂端兩三寸尚存嫩綠,新須卻已無力向上攀附,留種的瓜才兩天沒采摘,就有了木質化的痕跡,就像人過中年後,慢慢老了~

他又往裡看了看,眼眉挑了挑。在一根留種絲瓜的瓜體上,他看到了褐色的斑點,如老年斑爬滿身軀,稜紋愈發嶙峋。

這是得病了?

穿著雨鞋,陳家志往裡走了兩步,藤蔓上的水珠滴落在身上也龐然不顧。

接連在幾根絲瓜的瓜體上,他都看到了褐色圓形斑點。

此時再看看藤蔓,不只是老了,老熟葉片上也有近圓形的褐色病斑。

炭疽病。

高溫高溼狀況下最容易發病。

前幾天打農藥只打了菜心等幼苗,倒是忽略了絲瓜和苦瓜。

估計苦瓜也染病了。

現在葉片上水份又沒幹,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幹,想防治都沒辦法。

陳家志苦笑道:“還真是多災多難。”

這一茬絲瓜、苦瓜都是他重生前移栽的。

四月的持續陰雨、高溫,

五月末的暴雨直接被淹了一次,好不容易恢復採摘,六月的龍舟雨又來了~

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又遭了炭疽病,比大骨青遭受的磨難還多。

雨鞋繼續在泥濘的壟溝裡走著,兩隻狗崽子也跟了進來,狗腿上都是泥。

陳家志看著一根根染了病斑的絲瓜,回憶著筆記本上的記錄。

從五月五日開始採摘,到六月二十日結束。

絲瓜一共採收了1461斤,收入了1884元;苦瓜採收1124斤,收入1684元。

都是0.25畝的面積。

如果放在後世,這個產量不及格,也拿不出手。

但在當下,產量首屈一指,靠的是病蟲害防治、水肥、授粉等日常管理技術。

差的只是種子與設施。

所以他想留種,也志在育種,提純復壯,或者培育更好的種子。

可惜運氣不怎麼好,這茬絲瓜和苦瓜還能產多少種子,有點難料了。

又走了幾步,陳家志停了下來。

面前是一根稜線剛勁如骨的絲瓜,他仔細打量了瓜體,確信沒有炭疽的痕跡。

這是此前他特意為兒子留的瓜,希望兒子有衝勁,有力量。

“果然是好瓜,很有力量,得繼續堅持住啊。”

看到這瓜,他已經不打算噴藥了,也許歷經磨難,還能保持如初,才能結出好種子。

又走了幾步,他看到了李秀特意留的瓜,也沒有炭疽的痕跡。

他笑了笑,低頭看著矮矮的、還不到藤蔓老枝高的黑白狗仔。

“記住這兩根瓜了沒,看好了,別讓人偷了。”

“汪汪~”

也不知聽懂了沒,就一個勁的叫。

出了絲瓜地,又到了苦瓜藤蔓裡,同樣的炭疽病,但也同樣有完好如初的瓜。

也不打算噴藥了。

他不知道他這種育種方法對不對,只是想試一試。

隨後,他又往兩天前播種的地裡走,路上很滑,他穿著防滑的雨鞋,兩隻狗可沒有,一個不留神,就接連摔了一跤,白狗仔還摔進了水溝裡,溝裡沒水,但等它起身時,就變成泥狗仔了。

不過稀奇的是,兩隻狗摔了後,都沒有驚慌失措的尖叫,反而立馬沒事狗一樣的爬了起來,很有大將風範。

遮陽網上掛著水珠,輕輕揭開後,露出了表層糞肥腐殖質與紅壤混合後形成的黑褐色土壤。

土壤很溼潤,但沒板結,要很仔細看才能在土壤表面或縫隙裡找到種子。

有根系在往地下紮根了。

這是菜心。

另一邊的芥蘭和芥菜還才剛露白。

沒有泡種浸種,發芽生根就是要慢一些,但只要在地裡了,都比沒播種強。

一塊又一塊地看過去,豇豆該搭架了,5.30播種的菜心有十五六公分高,育苗盤裡的西蘭花和芥蘭除了兩片子葉,也長出了真葉~

巡田也是日復一日。

陳家志卻不感覺無聊,每天看似變化很細微,但正是細微處,才能察覺到異常。

下雨時少乾的活,天晴了得補回來。

敖德海和敖德良兩家人很早就在搭架,竹竿還差很多,戚永鋒和黃娟也出來間苗。

他分別去和三家人聊了聊,安排了工作任務,溝通了些細節。

每當這時,他都得感慨運氣好,能請到這麼好的長工。

在這行裡,生產管理很難有標準,消極怠工是普遍現象。

當你請了長工,意味著你在給他們打工。

因為你每年得支付每人幾千幾萬塊錢,而他做的事能不能值那些工資還真不好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