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一般。”易定幹說起了各小組統計出的大概畝產量。
“最高的是上海青和小白菜,畝產約1.5噸,其次油麥菜也有約1.2噸,最低的是菜心,大約只有0.85噸~”
“追行情能有這產量已經不錯了。”陳家志真心說道。
雖說葉菜生產週期短,但他們這也弄得太短了點。
不到20天出一茬菜,除了育苗移栽,可想而知中間省了多少功夫。
有些連地都沒有耕整,想想就知道有多過分,這也省了不少成本。
產量其實也不算太低。
再加上如今的價格,可以說是睡著了都要笑醒。
陳家志到了冷庫,冷庫內外都聚集了大量的人。
搬運、翻箱、打包……妥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忘機,發了多少貨走了?”
譚忘機便是菜場市場部新招進來的人之一,三十來歲,高中學歷,原本在一家國企工廠裡跑業務。
“還有兩車,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了,往檔口發了30噸,往香江發了40噸。”
陳家志從譚忘機手裡接過今天的單子看了下,他的工作都挺簡單。
發貨量是固定的,供港的單價也是固定金額,只有檔口是代銷,但市場部另一個人長期呆在檔口。
陳家志略微看了看,這兩天他也打算去市場,驗證下當前的管理效果。
如果合適,他跟著便會外出。
瞭解了發貨情況,陳家志趁還沒天黑,跟著就開車去了檔口。
如同他預料,受暴雨影響,現在屬於近郊葉菜的空窗期,市場供不應求。
江心菜場的出貨時間恰好合適,趕上了行情尾巴。
李才剛接待完一位客人,笑道:“還是菜心賣得最好,價格也最高,90元/件。小白菜最便宜60元/件,上海青和油麥菜要好一些,能賣到70元/件。”
江心菜場和檔口主打的都是菜心,這個價格就很美麗。
陳家志打趣道:“現在還急不急了,這行情該沒錯過吧?”
李才抽出兩支菸,笑了笑:“還是急,菜不夠賣啊,陳哥~”
“菜場這下出菜應該能穩住,後續應該能保證檔口每天30噸菜以上。”
陳家志也點了煙,說:“過幾天我還會帶薛軍去雲南和上海,考察市場,順便也找找貨源。”
李才吐了團煙霧,嘆道:“其實我也想出去,還沒坐過飛機呢。”
“我也沒坐過。”陳家志笑了笑,“以後坐飛機的機會多的是,你要想坐,下次回老家我出錢給你買機票回去。”
“哈哈哈,那可說好了!”
李才現在也不缺錢,單純享受這種感覺。
兩人也沒聊幾句檔口就又上客了,市場部另一名員工丁喬也在檔口,人手很充足。
陳家志便去市場走走轉轉,可以看到市場本地菜還是很少。
大多是外運過來的蔬菜。
他對鐵路運輸不熟,但也知道鐵路運輸靈活性不足,一般都要提前很久預定車次。
沒有關係的人,即使知道資訊差,也很難在短期內從外地發貨。
現在市場上能走鐵路調貨的人,要麼是能人,要麼關係好。
另外,就是公路運輸也多了起來。
停在一輛正在卸貨的卡車前,陳家志想起了丁勝說的話,從雲南通海到花城,大約需要55小時。
如果歇人不歇車,途中順利,最快差不多兩天多點時間就能到。
乍一看,這個運輸時間完全滿足葉菜的運輸。
然而,還要考慮這時候的路況,從雲南過廣西,再到花城,途徑眾多地勢險要之地,遇到下雨山洪等,一週內能抵達就算不錯。
從雲南發貨的風險很高。
但從市場的情況來看,已經有很多先行者在走這一條路了。
走了一路,陳家志連著看到好幾輛從雲南運輸葉菜過來的貨車。
白菜居多,也有少量菜心。
按現在的行情,一車菜的淨利潤鐵定有上萬元,甚至兩萬元也有可能。
“陳老闆,這才多久,你就又開始大量上菜了,你的菜場沒受暴雨影響呀?”
張啟仁從檔口裡殺出,給他點了支菸,陳家志笑道:“僥倖,老天爺賞飯吃。”
“哎,你運氣是真好,我進貨的地方,豇豆淹了水,雨才停兩天連藤蔓都枯萎完了。”
“農業嘛,靠天吃飯。”
陳家志走進自家檔口,就見李才瞪著眼睛看他,在家裡時天天喊著逆天而行,對外就是僥倖了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