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農逆襲

第322章 雲南行

兩世為人,第一次坐飛機,陳家志內心也有點忐忑。

但真坐上去時,也就那麼回事。

為了舒適,陳家志還特意買的頭等艙,睡了一覺便到了昆明巫家壩機場。

昆明四季如春,下飛機時已是傍晚,能感覺到絲絲涼意。

陳家志從揹包裡拿出了準備好的襯衣穿上,獨留薛軍在冷風中揉搓著身子。

“我的衣服你穿著小了,明天找地方買兩件衣服。”

“沒事,扛得住。”

“別冷感冒了,昆明晚上可能只有十幾度。”

陳家志提醒道,也正是因為昆明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的冷涼氣候,才讓這裡極為適合生產夏秋蔬菜。

薛軍雙手抱在一起,感覺長期這樣下去確實不行,只得點頭。

兩人去吃了晚飯,又去酒店辦了入住,期間還給家裡打了電話報平安。

晚上也沒有出門,陳家志在酒店裡規劃著這次的考察路線。

昆明呈貢、玉溪通海、大理彌渡,這三個縣率先被他寫在了計劃中。

其次是楚雄的元謀,有時間也要去看看,但元謀是熱區,主要生產冬早春蔬菜,也是南菜北運的主要基地,當下季節不一定有收穫。

思索著如何開啟局面,陳家志又想起了丁勝,便去前臺再給他打電話留言,告知了自己入住的酒店。

出發前他也打了一次,丁勝知道他會來雲南。

第二天一早,陳家志和薛軍又在城裡打聽起了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的分佈。

很快,陳家志就打聽到了熟悉的市場名字:王旗營蔬菜批發市場。

未來也是雲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但現在王旗營市場才剛開業。

不過由於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原因,也已經頗具規模。

白天時,這裡就有許多車輛進進出出。

“菜的品類不少~”薛軍看著一輛輛車上的菜,“白菜、蘿蔔、包菜、西葫蘆、菜豆、辣椒、萵筍、芹菜、番茄、茄子、菠菜、黃瓜……”

“咦,這裡還有油麥菜?”

西南口音大差不差,守攤的老闆聽到後招呼道:“看下哇,4毛5每斤,老闆,要多少?”

“這麼便宜?”薛軍有些驚訝,脫口而出,花城油麥菜可有2元/斤。

守攤老闆笑了笑,“便宜你就多買點撒,我這菜不錯。”

“我再看看,再看看。”

這家商戶油麥菜量也不多,組織不了一車貨。

市場的面積也不算少,佔地可能也有幾十畝,陳家志和薛軍走了一個小時才把整個市場看完。

期間陳家志還拿出筆和小本本,統計了各種蔬菜的生產供應和價格等情況,品類豐富,價格便宜。

雲南外銷菜是四季性的,包括冬春外銷菜和夏秋外銷菜。

按照地理情況,昆明應當是夏秋外銷菜更多。

但據陳家志和多個商戶的談話,王旗營當下鮮菜外銷的數量較少,尤其是葉菜類。

主要還是滿足昆明當下兩百多萬人口的日常需求。

外銷比例小的原因也很樸實無華,外銷很依賴鐵路,受限於鐵路運力緊張,通常需要提前一個月跟鐵路系統上報用車計劃、排程計劃等,而且多是往北走。

鐵路運輸時間漫長,而長時間運輸對生鮮蔬菜的影響很大。

至於公路運輸,目前當地只有很少很少的個體戶在外運蔬菜。

在王旗營呆了一上午,下午時陳家志又到了昆明轄下的呈貢縣。

呈貢在滇池以東,距離昆明也就20多公里。

此時的呈貢轄下2個鎮,和5個鄉,呈貢也是昆明的菜籃子。

在這裡也有個西門農貿批發市場,經營多年,目前還是雲南數一數二的專業蔬菜批發市場。

這裡的蔬菜交易量也更大,種類更豐富。

陳家志還看到了菜心、芥菜等粵菜品種,量很少,但一看他就知道這是作為高檔細菜發往港澳地區,應當是走空運。

看完這兩個市場,休整了一晚,陳家志又和薛軍打車在呈貢周邊的鄉鎮轉了轉。

總的來說,呈貢發展夏秋蔬菜種植都很有優勢。

尤其灌溉上,呈貢地處壩區,相比大多數雨養種植區,灌溉條件更成熟。

“這邊種花的人也挺多,還怪好看的。”

車開過一段路時,外面是連片的大棚,有竹架大棚,也有嶄新的鋼架大棚,在大棚裡種的不是蔬菜,而是各種各樣的花卉,此時也正是花期。

聽到薛軍的讚歎,計程車師傅也開啟了話匣子。

“種花也賺錢啊,就在前邊的村上,今年還剛修了個10多畝的花卉交易市場呢,據說投資了300多萬,每天買花賣花的人不少呢。”

“是斗南花市吧?”陳家志插嘴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