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農逆襲

第323章 論元謀蔬菜

他這話聲音不小,又是本地語言,頓時引起了市場裡不少人的注意。

陳家志感覺有很多道目光咄咄逼人的看著自己。

中年男人也意識到了不對,又說:“有空嗎,去茶館喝杯茶聊聊?”

陳家志猶豫了下。

男人又解釋道:“哦,我叫馬明,正好在做一個這方面的調查,對你們剛才聊的內容挺感興趣,想探討一下。”

估計這人可能是哪個學校的,陳家志在心裡猜測了下,同時周圍人也在變多,便同意下來。

很快到了茶館,馬明詢問了後,給三人都來了杯普洱茶。

隨後才又聊起了蔬菜。

元謀的冬早蔬菜,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產值上億元的一大經濟支柱產業,元謀熱壩也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沙江畔大菜園’。

“元謀的蔬菜年產量早就達到了10萬噸以上,今年東北、華北、西北的客戶也早早就來元謀等著蔬菜上市。

可惜受運力制約,元謀只能根據鐵路運力來計劃生產,否則也會出現菜運不出去而爛市。

但鐵路運力在逐步放開,公路運輸也在改善,未來元謀只要控制好蔬菜增長面積,怎麼也不至於會賣不出去吧?”

馬明說完,端起茶杯,目光灼灼的等著陳家志回答。

都到這一步了,陳家志也只能如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其實我是在花城做蔬菜生意的,自己也經營著菜場,能經常接觸到廣東的蔬菜基地和菜販子。”

“廣東也是南菜北運的基地,是元謀的直接競爭對手之一,元謀能生產的黃瓜、番茄、洋蔥等冬早蔬菜,廣東全都能生產,面積也在逐年增加。

這還只是廣東一地,還有海南等地區。

同時菜籃子工程的實施,北方大棚也越建越多,元謀的蔬菜並不是不可替代。”

陳家志儘量讓自己心平氣和,從旁觀者的角度客觀的進行闡述。

馬明皺起了眉頭,“你的意思是冬早蔬菜會很快飽和?”

“會趨於飽和。”陳家志先肯定道,又說:“但導致元謀蔬菜賣不出去的根本原因還是品質。”

馬明不太認同,陳家志建議他多出去看看。

“就拿冬番茄來說,這些天我和很多商戶聊了聊,在五六年前,元謀的冬番茄有多少,京城就能要多少。

但現在呢,據我所知,沒以前好賣了,也賣不上價了,原因你們調查過嗎。”

馬明沉默的又喝了一口茶,“但也並不代表元謀的菜就會賣不出去,元謀現在也只有5萬多畝冬早蔬菜,冬早蔬菜銷量只佔全國‘南菜北運’的10%,與全國的需求相比微不足道,談飽和還早了點。”

陳家志估計他是專門研究這方面的人員,各種資料信口拈來,便不想與其起了衝突。

只是馬明頗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只單從買菜人的角度來評判,與廣東和山東相比,元謀的蔬菜品質……”

陳家志猶豫了下,見馬明還算平靜,才說出最後兩個字。

“低劣!”

馬明瞬間就繃緊了身體,薛軍也警惕了起來,好傢伙,你說就說嘛,還加重語氣幹嘛。

還好馬明很快剋制住了,“低劣在哪些方面?”

陳家志又說:“我只拿元謀的番茄與廣東湛江相比,新鮮度、色澤、大小等外觀耐看方面,乃至於風味上都有不小差距。

而大城市老百姓兜裡現在也有錢了,要消費優質蔬菜,寧可吃貴些,吃少些,也要吃好的。

什麼是優質蔬菜?看有看樣,吃有吃味,貨真價實,這才是優質蔬菜!”

馬明又問:“還有嗎?”

陳家志又遲疑了。

馬明笑道:“暢所欲言,我也不會拿你怎麼樣,就想聽聽你的看法。”

“其實這是我發現的商機,原本不想說的。”陳家志搖頭失笑。

“我發現元謀人習慣了坐等客商上門買菜,華北、東北、西北都是如此,然後元謀人再去適應找上門來的需求。

但現在山東和廣東都在主動出擊,走出去找市場,努力適應外面的市場需求與坐等市場本身就是不小的差距。

再加上元謀當下的蔬菜品質低劣、包裝差~

而華北和東北離山東近,等再過兩年,華北和東北的客商可能就不會上門,到時元謀蔬菜賣到哪裡?所以爛市並不是我危言聳聽~”

馬明怔住了,思索著其中的細節,竟覺得很有道理。

薛軍問:“那商機又從而何來?”

“產地爛,外地銷售旺啊!”陳家志說得理所當然。

薛軍直拍大腿,頓感遺憾,差價這不就出來了嗎?

多好的賺錢機遇,說出來幹嘛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