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菜場也有育苗場,等會兒可以去看看,條件相對簡陋,但也能做個參考。”
陳家志簡單解釋了下,眾人明白了大意。
趙澤高不太看好:“工廠化育苗成本不低吧,而且老百姓也習慣了傳統的床土育苗方式。”
陳家志在心裡腹誹,可能生產和管理部門也習慣了傳統的育苗方式。
馬明也問:“陳總可否談談這種育苗方式具體好在哪些地方。”
陳家志斟酌了下,說:“傳統育苗用種量多,另外,夏季育苗受高溫、暴雨、乾旱,冬季、晚秋或早春受低溫等因素的影響,種苗容易出現爛種、爛芽、爛根、燒根、燒苗、閃苗、老化苗、戴帽苗、秧苗徒長等等現象~
而工廠化用苗出苗率和成苗率都很高,根系發達,定植後成活率高,種苗生長更健壯,養分積累多,抗性強。
比如江心菜場的葉菜類蔬菜秧苗,定植後緩苗期短、生長快、抽薹晚。
諸如此類的優勢很明顯。”
頓了頓,陳家志又說:“而且,我們會引進國內外的優良品種,進行育苗基質的篩選和組配,同時對蔬菜砧木資源進行收集和篩選,並採用嫁接技術,進一步提高種苗的豐產性和抗性。
同時前期也會建立示範種植基地,結合給農戶提供免費種苗的方式進行推廣。
只要種苗能給農戶帶來切實的利益,特別是隨著高檔蔬菜種子的引進,農戶自行育苗的風險增加,工廠化育苗的推廣很有前景。
整個專案的投資不多,示範基地和育苗場一共兩百萬元。”
馬明一邊聽一邊在筆記本上做記錄,聽到兩百萬元時略微點了點頭,有這個數回去就能有交待了。
他又看了看筆記本,引進新品種、育苗基質、嫁接技術等等都被他做了重點標記。
滿滿的突出了兩個字:科技。
作為元謀蔬菜產業的見證者,馬明深知種植技術的突破也是元謀蔬菜產業的功臣。
他拍了拍桌子,“好,就這個專案!”
陳家志說:“馬局,雖然元謀很好,但我也去呈貢考察過,昆明在交通和經濟上的條件更有優勢。”
馬明失笑道:“陳總,可不帶你這樣開玩笑哈,元謀的蔬菜種植可是排全省第一,又有氣候優勢,昆明可沒這麼大的市場。”
陳家志說:“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如果能打通南方市場,昆明的蔬菜增長潛力不比元謀差。
當然了,元謀的優勢也很明顯,氣候條件更好,產業更成熟。”
聽到這,馬明明白了。
“陳總,你還有什麼條件直說吧,能爭取的我一定爭取!”
陳家志笑道:“也不會讓馬局為難,雲南的茄屬野生植物資源很豐富,育苗場需要這些資源,所以想讓局裡在有需要時牽橋搭線。”
“嗨,陳總,你嚇我一跳。”馬明說道:“這事簡單,包在我身上。”
跟著,雙方又進行了一些細節性的交流和溝通。
郎有情妾有意,這個專案就大差不差了。
陳家志也沒想地方政府給多少幫助,地方也給不出多少實質性的補貼,但也能解決很多障礙。
對這個專案來說,最好還是自身有盈利能力,這才能長久,才能共贏。
達成了合作意向後,陳家志又帶著馬明一行人去了育苗場,算不上高大上,但穴盤苗的長勢很不錯,移栽效果也很好。
從育苗場返回時,又恰逢供港的車輛裝車出發,有人問一車能賣多少錢。
得知一車要管五六萬元后,又引起了陣陣驚歎。
陳家志適時的又畫出一塊大餅:“馬局,等條件合適,育苗場在元謀的示範基地也可以變成供港基地。”
馬明、趙澤高等人的眼睛瞬間就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