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到花城後,先是和有關部門進行了會晤,隨後才聯絡了陳家志。
當天就去江南和越秀等市場進行了考察,也見到了靠譜鮮生的63號檔口。
恰逢行情大漲,一行人親眼看到了檔口葉菜熱銷的場景。
除了葉菜,市場裡的茄果類蔬菜也很暢銷。
也得知了各種蔬菜的價格。
這是和在產地賣菜完全不同的場景,第一次主動走出來的馬明深有感悟。
首先便體會到了品質和包裝上的差距,由於冬早蔬菜的特殊性,以及運力限制,元謀蔬菜更注重耐儲運性和豐產,始終把品質放在最後。
以前大棚蔬菜不發達時,元謀的菜很有市場,坐等客商上門,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人還沉寂在過往的輝煌中。
然而,進行過調研的馬明在上次和陳家志交流後,又特意進行了調查。
去年冬天和今年早春上門的客商果然少了許多,西北沒什麼變化,但東北和華北的客商卻大幅減少。
一切都在朝陳家志所說的方向發展,所以馬明頂住內部的壓力,帶隊來了花城,親眼看一看市場風向。
從市場到菜場,從檔口到冷庫,馬明感覺收穫良多。
“這趟沒白來,看到了自身的問題。”
同行的副領隊趙澤高說道:“馬局,有些是硬性困難,看到了也很難解決。”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運輸限制嘛。”馬明指著正在打包的一箱蔬菜,“但包裝、大小分級、品種分類等也是我們現在能做的,再說了,交通條件也在改善嘛。”
陳家志就在一旁,也聽到了兩人的討論,但沒多嘴,只是依舊在對蔬菜的包裝分級、冷庫、泡沫箱廠等做著介紹。
隨著又帶著一行人進了會議室,菜場一方除了他,還有彭謙、紀松、方學林三人,倒上茶水後,便開始了交流。
“陳總,沒想到你在花城的生意做得這麼大,後生可畏啊!”
“見笑了,馬局長。”陳家志笑道:“說破天了,也還是種地的農民。”
“半年銷售額上千萬元,你這個農民可不一般吶。”馬明沉吟道:“我也就不繞彎子了,縣裡同意我來呢,一來是考察學習,二是也是帶著政策過來招商拉投資。
上次在元謀能禹農批市場碰到你,想必元謀也有吸引陳總的優點。”
馬明觀察了下陳家志的表情,跟著又介紹了當地能給出的政策,土地、補貼,以及行政上的支援。
總體來說乏善可陳。
元謀此時也比較窮,給不出太多有利的條件。
馬明也有些忐忑,只能又提了提當地的氣候、人力等各種優勢。
聽了片刻後,陳家志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
“馬局長,從交通上來說,元謀當下對我確實不具備吸引力。”
“但是呢,元謀的乾熱河谷氣候條件,極為適合十字花科類蔬菜的種子繁育,也非常適合新品種引進和種苗培育。”
“對對對!”
馬明當即笑道:“元謀種子產業發展歷史悠久,中國種子公司在元謀就有基地,主要進行玉米和小麥的冬繁制種,每年產量上千萬斤。”
陳家志又問:“那蔬菜的育繁制種規模呢?”
馬明遲疑了下,如實說:“蔬菜方面稍微要差一些,但也有科研機構在做這方面的研發,不過陳總你放心,元謀當地有很多的本地蔬菜品種~”
陳家志才不信,凝聲道:“相比菜場,其實我更願意在雲南經營種苗專案。”
“種苗?”
“對,集約化、工廠化的育苗。”
陳家志用了個高大上的詞,馬明、趙澤高等人哪聽過這詞,一個個欲言又止。
“蔬菜工廠化育苗主要是指採用穴盤育苗的方式,給種苗生長提供適宜條件,並進行批次生產的方法。
它可以精量播種,一次成苗,具有傳統土床育苗不可比擬的優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