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農逆襲

第331章 育苗方向

一直以來,彭謙給陳家志的印象都是一個退休老頭形象,說話不疾不徐。

然而,等彭謙進入苗圃工作時,陳家志感受到了他充沛的活力。

他有輕微的駝背,一進入育苗棚便喜歡裸著上身,同時還能專注的給瓜苗嫁接一兩小時,聽說連續兩天都弄得滿身大汗。

陳家志忍不住勸彭謙當心點,可別把身體搞垮了。

“陳老闆,你這就是小瞧人了,我這幾十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這天,彭謙同樣裸著上身,露出略顯精瘦的肌肉,在給穴盤苗鋪著基質。

陳家志才從城裡回來,看到這一幕,苦笑道:“彭老,我請你來是讓你做技術研究工作,不是讓你來幹體力活的。”

彭謙梗著脖子,聲音洪亮:“育苗的基質也屬於技術研究的範疇,我是藉著幹活的功夫,在瞭解苗場育苗基質的成份。”

“夏天的葉菜育苗移栽很有意思,結合穴盤和遮陽網,成活率和秋冬季露天移栽都沒什麼差別,陳老闆,你當初是怎麼想到這麼做的?”

“靈光一閃。”

“好一個靈光一閃,搞科研就是需要想象力,陳老闆,你很有科研潛質!”

“我也確實很感興趣,所以才請你和紀松來負責育苗場的技術工作。”

紀松也在育苗棚裡,小個子,學的蔬菜學,蔬菜學科也是華南農大最早成立的學科之一。

如果說彭謙在菜心等葉菜類的種植和育種上很有經驗,紀松則偏向於博而不精,茄果類、根莖類、葉菜類他都有所瞭解。

來了兩天,紀松也摸清了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此時見到老闆,也說起了自己的見解。

“陳總,如果要搞育苗場,除了對外引進的品種,其實本地品種的適應性可能會更強。

還有個問題,華南不像北方,沒有種植嫁接苗的習慣,我們的苗不一定有市場。”

陳家志點頭道:“所以需要嫁接實驗,找到產量更好、抗性更強的組合,這樣我們的苗才會有競爭力。”

停頓了下,陳家志擦了把額頭上的汗,也驚歎於彭謙和紀松都能忍受育苗棚裡的悶熱。

“如果有優質種苗賣不去,菜場就自己種,一個菜場面積不夠,我就再建一個。”

“嫁接苗和實生苗的差距還是挺大的,相信等農戶看到實際對比,會有市場的。”

紀松沉吟道:“那我沒問題了,現在就等著進行更多的實驗,找到適合在南方種植的嫁接組合。”

相比北方,南方現在不僅嫁接應用少,相關研究也相對少。

不過陳家志清楚,隨著南方產區重茬連作愈發嚴重,嫁接苗的優勢很快就能體現出來。

番茄、茄子、黃瓜、苦瓜都是如此。

而且陳家志大概記得幾個組合,比如黃瓜和甜瓜嫁接雲南的黑籽南瓜。

茄子裡也有個大名鼎鼎的砧木,從日本引進的,名字他忘了,但他記得在國內也有類似的砧木品種,來自雲南的野茄品種:水茄,可以抗黃萎病等病害。

還有番茄,在南方露地栽培極易發生青枯病,時常出現絕收案例,但也能透過嫁接解決。

不過用的什麼砧木他就記不住了。

這都是育苗場的研究任務。

不過現在推進的只有苦瓜和絲瓜的嫁接,葉菜的育苗,基地配比研究。

就如彭謙所說,葉菜和茄果類育苗所需的基質也不同。

陳家志先前所配的基質相對更適合葉菜,但也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其它的番茄、茄子、黃瓜等的嫁接苗暫時還未推進。

但陳家志也給彭謙和紀松兩人交待了任務,先去搜集本地品種的種子。

這才暫時讓兩人育苗棚裡走出來。

都是錢鬧的,工資給的太高,兩人都有使不完的勁。

又過了一天,洪中也從北方帶回來了大包小包的種子。

陳家志當即召集苗場的幾人開會,一起研究討論洪中帶回來的種子。

主要是黃瓜、茄子和番茄三個大宗蔬菜,國內外的品種都有。

彭謙、紀松、方學林幾人都在挨個看有關品種的介紹,而陳家志先看了品種的名字,除了津春黃瓜,沒一個他能記住的品種。

對接下來的嫁接組合幫不上多大的忙,但也能說明當下的外資種企還不是特別強勢。

從洪中能輕易拿下代理也能看出一二。

等眾人都瞭解了一番種子後,陳家志拍了拍手,說道:“雲南元謀農業局的馬局馬上也到了,後續應該也能從雲南的科研單位引入一些品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