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八月後,雨水變得更加頻繁,氣溫時常短暫回落,卻在雨停後又迅速回升至35c以上,妥妥的‘蒸籠’模式。
如此天氣對人對菜都是考驗。
然而,江心菜場的表現很穩定,偶爾一場暴雨淹上畦面,但仍然影響不了出菜。
穴盤苗移栽縮短了在大田裡的生長時間,優勢還是很明顯。
對於移栽,菜場也總結了一套計件方式,按盤算,每移栽一穴盤,成活率達標,便會給出具體的提成。
陳家志看著易定幹報給他的提成計算方式,也頗為欣慰。
“易場長的大局觀見長啊!”
“兩分錢一株苗,一個工人一天也就移栽1000~1400株,算上基本工資,滿勤情況下月收入能控制在1000元上下,再根據銷售情況來給獎金,嗯~考慮得很全面。”
“那當然,這可是這幾個月總結出來的經驗。”易定幹說道:“要沒問題,後面我就按這個來嘍。”
“就按這個來吧。”
“行,那你先忙,我去看下今天菜收得怎麼樣了,這菜價好起來那幹活的感覺確實不一樣……”
陳家志笑了笑,端起桌上放涼的茶一飲而盡,又來到走廊外打量著菜場。
這段時間他都沒去賣菜,菜場管理也參與得少,但各方面的運轉如常,行情有起有落,但卻一直在賺錢。
這個月沒有施有機肥的計劃,照如今情況,八月菜場的利潤應當也能輕鬆破百萬。
這賺錢速度讓陳家志琢磨著該加快擴張速度,早點去雲南和滬市。
不該洪中在回來路上了,他想先見上一面再外出。
正想著,辦公室裡電話鈴聲突然響了起來。
陳家志回去接通,有點意外,是雲南元謀的馬明打過來的,幾句話後馬明就表明來意。
“陳總,冒昧打擾,過兩天局裡會組織隊伍到花城考察,我帶隊,到時方便到你的檔口和菜場去看看吧?”
陳家志笑道:“歡迎之至,馬局長,你這效率很高嘛,這麼快就要帶領隊伍走出來了。”
“慚愧,上次匆匆一面,陳總對我說的等著市場上門和主動出去找市場本身就有不小差距,可是深深的點醒了我。”
“言重了,馬局。”陳家志沉吟道:“這樣,馬局,你給我說下車次,到時我開車來接你。”
馬明笑道:“不用麻煩,陳總,我們有同志做好了相關安排。”
陳家志語氣頗為遺憾,又說:“那等你到了,我們可得找地方一起喝兩杯。”
“哈哈哈,我也正想著要請陳總喝酒。”馬明頓了一下,“不瞞你說,我這次出來也是帶了招商任務的,陳總,到時我當面給你介紹下政策。”
“行,馬局,那我就聽聽。”
陳家志心想你來得還正好合適,面上卻不動聲色的應下。
掛了電話,陳家志想找一找雲南這時期的相關資料,卻一無所獲。
還好上次去考察過,從初接觸的情況來說,雲南蔬菜的科技含量很低。
蔬菜育苗上也是如此,不管是茄果類,還是葉菜類,基本是農戶自行育苗。
更別提現在葉菜類還沒發展起來。
而從他後世知道的情況來說,雲南葉菜類種苗需求量佔比接近七成,昆明菜心未來可是蓉城市場上的價格屠夫。
現在外銷蔬菜中佔大頭的茄果類在未來只有一兩成的比例。
然而,現在是反過來的,更耐儲耐運輸的茄果類蔬菜佔主導,葉菜很少。
而在茄果嫁接技術上,一直到2025年,雲南苗場的嫁接工作都是從山東請嫁接工飛過來完成~
再加上元謀的乾熱河谷氣候非常適合菜心等十字花科類蔬菜的種子繁育,也非常適合種苗培育。
這確實是座寶庫,趁著馬明來,剛好可以順水推舟的接下。
打定主意後,陳家志也再次來到絲瓜和苦瓜的育苗棚。
幾名年輕的婦女正忍受著大棚裡的高溫,學習著如何嫁接。
動作極其不熟練,成活率估計也會很低,每天都有人因為吃不了這份苦而選擇退出。
而堅持下來的人,有不少都是因為陳家志的煽動。
“這是門技術,熟練掌握了嫁接技術,未來二十年、三十年都不會為找工作發愁,而且工資收入一直不會低,菜場給你們的工資也不會低。”
很多人都信了他的話。
陳家志也沒有說謊,這門技術雖然辛苦,但對普遍小學畢業或者沒畢業的農村婦女來說,絕對是門值得下苦工學習的手藝,靠著它,以後可以天南海北的飛,乃至出國做嫁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