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打獵:從荒野獨居開始

第35章 下水試航

第二天一早,林予安便將那塊軍綠色防水油布完整地展開在平整的草地上。

小心地將製作完成的獨木舟骨架倒扣著放置在油布中央。

他開始將油布的邊緣向上拉起,緊緊包裹住整個船體骨架。

一邊拉伸,一邊仔細調整油布的位置和張力,確保每一處都儘可能貼合骨架的曲線。

林予安一邊操作一邊解釋道:“蒙皮的關鍵在於繃緊和平整,油布越緊實,船體在水中的形態就越好,這能最大限度地減小水流阻力,提高航行效率。”

在將油布初步拉伸定位後,他挑出幾根細長的雲杉枝條,將這些枝條的一側略微削平。

使削平後的木條,能更好地貼合船舷的弧度,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壓條的作用。

他首先處理船舷部分,將防水油布的邊緣整齊地向上翻折,讓防水油布緊緊包裹住船舷的雲杉木杆。

然後用一根削平一側的雲杉壓條,將其用力按在油布包裹的船舷外側,並使其與船舷木條平行。

開始從船舷的一端起,用傘繩以螺旋狀,將壓條,油布,船舷木杆,三者一同牢固地捆綁起來。

他的力氣很大,每一圈繩索都勒得極緊,壓條將油布緊緊地壓實在船舷木杆上,形成了一道道類似夾板的緊固結構。

“這種方法不僅固定牢固,還能在壓條和船舷之間形成一個相對密封的邊緣。”

“船頭和船尾的弧度較大,處理起來更為複雜,需要小心對待。”

林予安耐心地將油布進行適當的收褶和拉伸,使其儘可能平滑地貼合獨木舟骨架的曲面。

然後再用分段的短壓條和傘繩,將關鍵部位也一一固定妥當。

在所有邊緣都用壓條牢牢固定完畢後,林予安又拿出了一個小陶碗,裡面裝著用河狸的脂肪與樹脂混合製成的“防水密封膏”。

“這種密封膏,印第安原住民就常用於修補樺樹皮獨木舟、固定箭頭,或者增加材料的柔韌性和防水性等等。”

“這種自制的密封膏雖然簡陋,但已經有了好幾百年的使用歷史,是屬於原住民代代傳承的智慧。”

林予安用一小塊木片作刮刀,將這種粘稠的膏體仔細地塗抹在所有壓條與油布的結合縫隙。

特別是船頭船尾這些受力較大且形狀不規則的區域,確保密封膏均勻覆蓋,不留下任何隱患。

“配合壓條的緊密固定後,防水效果應該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了,晾曬半天差不多就能基本乾透。”

在等待密封膏晾乾的間隙,林予安也沒有閒著。

他砍伐了一根略微粗壯的雲杉木,簡單削製出了一支約一米五長、槳葉略寬的一體單面划槳。

臨近中午,油布上的密封膏也基本凝固。

湖面如鏡,他迫不及待地將剛起好名字的簡易獨木舟“開拓者號”扛到湖灣邊。

這艘蒙上了軍綠色油布的獨木舟,因為壓條的固定,邊緣線條顯得更加硬朗和規整,充滿了蓄勢待發的力量感。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開拓者號'的航行!也是我第一次這麼嘗試。”

將獨木舟的船頭輕輕推入淺水中,感受了一下水的浮力,然後,小心翼翼地跨入船艙。

他坐在之前用細木條簡單編織的格柵座板上。

船體在水的浮力下輕輕晃動起來。他握緊手中的划槳,嘗試著輕輕向後劃了幾下。

獨木舟開始平穩地向前移動,船頭破開水面,發出了悅耳的“嘩嘩”聲!

林予安興奮的對著岸上的鏡頭喊道:“看!它動起來了!浮力沒問題!”

但這份喜悅並沒有持續太久,僅僅劃出十幾米,當他試圖划槳的力度加大一些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這艘獨木舟的橫向穩定性差得很!船體就像一個不倒翁的窄底版本。

他只是稍微向左側傾斜了一下身體去夠取放在一旁的魚線,船體就猛地向左劇烈傾斜!

“喔哦……該死!”

林予安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難看,他急忙將身體向右側反向傾倒,才勉強沒有讓“開拓者號”徹底翻覆。

“這不行!穩定性也太差了!根本沒法在上面進行其他大幅度的操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