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網法師,魔法皇帝

第219章 學識:踏上義體化之路

如今的燈塔網際網路還太荒涼,缺乏供智慧生命吸收利用的資料,只有來自[遠星植物園]的資料庫,以及燈塔小院氣象監測站的天氣資訊。

沒有足夠的樣本資料作為養料,培養不出高階的人工智慧。

目前用[植物園]副本時空的資料餵養智慧生命,勉強能夠滿足電子生態圈演化的需求,但隨著智慧生命高速的迭代升級,很快就會捉襟見肘,或許連一週都支撐不住。

只有將網路鋪展開來,製造海量的終端和使用者,才能產生足夠的資訊。

林博有打算讓石塔鎮進入資訊時代,但不是直接在鎮子上開個網咖這麼簡單粗暴。畢竟如今的石塔鎮別說電力,連自來水都還沒接通,根本不具備擴充套件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前提條件。

在燈塔管理員的設想裡,今後某一天,終極人工智慧誕生,可以藉助它的能力處理政務,幫助民生。讓人工智慧陪伴每位民眾,成為他們生活中必備的工具和夥伴。

不論貴賤貧富,無論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時代精銳,又或是大字不識的粗野鄉民,都可以在同一個網路空間中,與終極智慧生命進行對話,接受經過嚴密計算的資源分配,每個人都會根據各自能力獲得勞動分工。

這是一張社會藍圖,能夠組建一個高效的人類共同體,也必然能孕育出高等級的殘響遺物。

但想要達到這一步,尚有許多前置條件等待完成。

林博計劃利用腦神經義體化技術,讓民眾可以直接用意識活動聯網,生物感官即是訊號接收器,思維活動可以創造大量新資料。

如此,便可快速普及燈塔網路。

義體化技術在多元宇宙中早已相當成熟。多聯多易平臺就能為客戶提供全身義體化改造手術方案。

一週前,林博開始涉足義體化領域的理論學習,對技術細節和難點都有了解,也清楚其優勢和缺陷。

最核心的前提是神經編碼技術,也就是讀取生物腦訊號,轉譯成電訊號,再將電訊號轉譯成生物訊號。這一步相當於破解大腦的網路協議。

對真名法師而言,可以透過深度共鳴力量,嘗試侵入生物腦之中,將大腦協議和電子協議進行整合,這樣生物訊號就能以資料形式接入網際網路了。

林博還未探知人類的通用真名,他準備先在海鷗身上進行實驗。

完成神經編碼技術的下一步是進行硬體連線,也就是腦機介面,需要將電極陣列植入大腦皮層和神經束,用於收集生物訊號。

生產電極陣列無疑需要很高的工業水準,不過林博有替代方案,全能菌種就可以與生物細胞融合,讀取神經訊號。

當初小海鷗與菌絲融合之後,它就能聽懂林博講述的魔法語,這證明菌絲不但能讀取神經訊號,更能將輸入的資訊傳達給大腦。海鷗們平時和菌毯連結,也是一種聯網行為,可以和蘑菇們進行交流。

這種生物式連線是一種非常優秀的腦機介面方案,排異性微弱的同時,手術也很簡單方便,而且可以直接從生物體內獲得養分能量,無需安裝額外的能源元件。

然而想要用菌絲製造腦機介面,還有一個絕對繞不開的難點,那就是需要內建計算晶片,負責處理訊號,執行神經作業系統,驅動使用者介面等等,相當於要把一臺電腦主機塞進菌絲裡。

除了安裝計算晶片之外,為了保證隨時隨地聯網,還得內建無線訊號收發器。

哪怕林博非常信任全能菌種的能力,也不免覺得有些太牽強為難了,用菌絲製造腦機介面這種事,哪怕是在《蕈人農學》教材上都沒有記載。

《蕈人農學》裡有記載用全能菌種製造生物計算機,但功能相對簡陋,而生物網際網路則是透過魔法產物“心靈孢子”實現的,吸入孢子的生物都能與蕈人產生心靈感應。

除此之外,農學教材裡就沒有更多關於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實踐案例了。可以說,林博踏上了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

在一個利用鯨油進行發電的工業革命背景世界,嘗試發展未來賽博時代的科技,的確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但正因為路難走,才有行路的價值。

這是冬季來臨的第一個夜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