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藉助言靈共鳴,將感知力探入電子宇宙,相當於一個高維的幽靈,可以窺探、干涉這裡的事物,然而他本身在資訊世界裡並無實實在在的資料身體。
為了方便和網路資料體進行互動,林博才為自己塑造了一副資料軀體,一個純白的人形輪廓,這具化身在計算機裡作為一個應用程式而存在,住在一個名為燈塔的資料夾裡。
林博用資訊化身編寫程式,豐富網際網路的功能,就像造物主打造草木走獸等生靈一樣,營造電子世界的生態圈。
他也是邊練邊學。
資料生命實際上只是一堆程式碼機器,就像現實裡的機械裝置一樣,結構決定了它們的功能,可以像拼積木一樣將資料模組組裝起來,只要符合執行邏輯就能讓程式跑起來。
這種簡單的資料體並不具備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林博還沒有嘗試過創造人工智慧,不過已經拆解過白網蛛,瞭解內部構造,也透過勒令訴名的特性,探查到了人工智慧的通用真名。
最關鍵的構造就是模擬的神經網路,海量資料神經元賦予人工智慧足夠的複雜度,方可承載基本的思維能力。
創造資料神經元不是難事,從資料海洋裡捉一團海水來,用生之御術分割之後塑形,隨手就能製造出幾千幾萬條神經元,而如何把這些繩線編織成網卻是很費心力的。
神經網路結構直接決定人工智慧的稟賦,是擅長複雜運算,還是生成影象、音訊,乃至模擬人類情感等等。
林博還無力直接創造高複雜度的結構,數以萬計的電子神經元組合堆迭,對他的心力而言是個絕大的挑戰。
以目前lv2生之御術的效果,林博每次製造複雜的機體,都需要逐一塑造每個零件,再一點點拼合,即便熟能生巧,速度也算不上快。
林博自己是這個世界唯一的程式設計師,但他時間精力有限,因此需要製造人工智慧分擔工作壓力。
他在燈塔裡製造一些最基本的神經後設資料體,相當於單細胞生物。
只要把這些單細胞智慧體投放到特定的資料庫裡,讓它們自行捕獲資料進行神經訓練,再互相融合,便有很大機率誕生出高階人工智慧。
聽起來就像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不過人工智慧的存在形式更加特別,它們不會互相“捕食”,而是進行“融合”、“分享”,並透過複製貼上進行繁衍。
林博準備製造一個用於統籌現實資訊的終極人工智慧,能夠分析人類的行為和心理,收集經濟資料,排程、分配生產資料,預測氣象氣候變化,推演政策的長期社會影響……
這類終極人工智慧可以作為資訊源,幫他練習一些相關的預言術技能。
《祭火占卜密儀》已經消耗了知識殘卷的參悟資格,是時候再找更多奧秘(真實)相關的技能書進行學習了。
假預言術大多離奇古怪,《祭火占卜密儀》這種看起來瘋瘋癲癲的,其實已經很正常了,許多假預言術需要使用致幻藥劑才能提升熟練度,實在是不可取。
利用人工智慧進行資訊推演,屬於真預言術的一個類別,對於微魔、無魔世界背景的綜網玩家來說是非常高效的。
鐵衛一站在林博身後,看著守夜人慢慢雕琢智慧資料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