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她們才會在食堂後邊的空地上種菜、養雞,一方面補貼了食堂,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補貼了家裡?
杜少傑對這種事一向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自己還往家帶過一些蔬菜呢。
另外,要是沒有“副業”,他早上哪來的水煮蛋吃?
“這事我可以去找場長說說,不過,蔬菜大棚到底有不小的投入,這麼做怕是不好向局裡交代。”
杜少傑沒有拒絕,但也說了自己的疑慮。
蔬菜大棚畢竟和在空地上種一些菜、養一群雞不同,這件事不見得能成。
結果,中午下班他去找趙大軍,趙大軍頓時就樂了。
“讓你們發現了啊?我這次買材料特意多買了一點,就是想著最後弄一個大棚專供食堂。局裡的事伱不用操心,有什麼問題場部會擔著。”
趙大軍給局裡上報的大棚數量,從一開始就沒包括食堂的這一座。
就像秦小妹她們在食堂後邊種菜養雞,難道也要上報?反正這座大棚的產出基本上都是為農場的職工謀福利,又不是裝進了他們幾個頭頭的口袋裡。
有啥好擔心的?
杜少傑回去和秦小妹、李桂香一說,兩人高興的不要不要的。
“蔬菜大棚的產出要建立臺賬,出入庫由李大姐你負責,場部有專人監督。”
如果是小打小鬧,比如像在食堂後邊種菜養雞,那肯定沒人管。
但蔬菜大棚不一樣,為了避免出問題,趙大軍還特意做出了這樣的安排。
秦小妹和李桂香都表示能理解,單位的福利有她們一份,還有啥不知足的?
匆匆數日。
隨著最後一座蔬菜大棚的完工,今年場裡的重要工作就告一段落。
屬於食堂的那座大棚,距離不遠,由場裡派專人照料。產出主要供應食堂,只會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給職工們分一點。
秋意漸濃,杜少傑收到了一封沒有地址的來信。
信是梁美琴寫來的,字裡行間沒有過多的談論部隊上的生活,而是充滿了對家鄉的想念。
最想念的是家鄉的美食,尤其是杜少傑做的菜。
“我對南方的氣候和飲食都不太習慣,希望能儘快適應吧。”
信件的內容到此結束,杜少傑隨即提筆回了一封信,然後封好信封口、貼上郵票,放在了場部的收發室。
農場的信件由專門的郵遞員負責,還算方便。
“杜師傅,你來的剛好,這有你一封信,我還準備下午給你送過去呢。”
午休時間,杜少傑來場部寄信,沒想到又收到了一封信。
這封信有地址有寄信人,居然是齊燕寫的。
他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收到同城的信件,其實這麼說也不對,畢竟老龍河農場和市裡有著100來公里的距離。
回到住處,杜少傑拆開了信件,看了沒一會兒就笑出了聲。
齊燕還是那個齊燕,她在信裡將學校的某些人罵了個狗血噴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