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

第1195章 神級速度的壓迫感

在更衣室休息一會,楊平打算回家吃飯,陪兒子玩玩,小傢伙現在每天見到他時都會嘰哩哇啦高興得不得了。

剛剛從手術室出來,研究所的住院總李醫生打來電話,說是急救中心那邊轉來一個身首分離的患者,點名需要研究所楊教授緊急技術支援。

身首分離?楊平驚詫。

頭部和身體分開?還能活著來到醫院?怎麼可能呢,難道要做頭部再植?

這麼多年的工作實踐中,見過手再植,足再植,耳朵再植,舌頭再植,生殖器再植,就是沒碰到過頭部再植的。

腦組織缺血缺氧4-6分鐘就會發生不可逆性損傷,頭部要是真地脫離身體,怎麼可能還有機會活著來到醫院。

“你確認是身首分離?患者還活著?生命體徵怎麼樣?”楊平沒時間問太多,直接問最關鍵的資訊,簡單粗暴往往最有效。

在最緊急的情況下,是什麼才是最關鍵的,而那些為什麼變成這樣變得相對次要很多。

李醫生現在就在急診科跟著,患者剛剛完成急診ct全身掃描,全身ct掃描雖然電離輻射大了點,但是這是最快獲取滿意資訊的檢查。

將患者往機器上一過,全身是什麼情況一目瞭然。

住院總李醫生說:“沒錯,患者還活著,生命體徵十分不穩定,血壓很低,隨時有生命危險,馬上要運往急診手術室,譚主任也在現場。

楊平明白了,這小子說的是“不完全離斷“吧。

現在研究所幾員大將全在手術檯上,只有楊平可以去會診,而且對方點名楊平。

楊平不敢耽擱,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已經快步往急診科趕,住院總李醫生立即迎上來,帶著楊平來到急診手術室。

大家正在忙碌著搶救,來來往往,沒一個走路不帶風的。

此時患者已經完成ct掃描,過床到手術檯上,頭部已經完成剃頭。

譚博雲帶的醫生已經分成兩組,一組在刷手,一組在進行沖洗。

因為頸後有開放性的創口,面板稀爛,一看就是頸後受到什麼高速強力打擊。

在這種打擊下,受力部位直接發生嚴重骨折脫位,導致頸椎的骨性、韌帶和關節囊連線在這裡統統斷裂。

不過因為頸椎周圍還有少量的肌肉和面板連著,所以患者的頭部和身體沒有完全離斷。

想必兩側的供血血管也一定至少有一側保持一定連續,否則沒有血液供應腦組織,患者早就死在受傷現場。

楊平來到閱片電子螢幕前,ct圖片已經平鋪在螢幕上。

趙醫生用身首分離這個詞語沒有錯。

患者從第六與第七頸椎的交界處完全斷開,斷開的距離達到兩個椎體的寬度,兩側的椎動脈,一側已經完全撕裂,周圍可見大量積血,另一側被一根人工血管連線著,ct有人工血管的影子。

“剛來的時候,一側尚連續的椎動脈大部分閉塞,我給他置入人工血管連線並擴張,這樣可以保持腦組織的血供。”譚主任對著ct圖片說。

一個優秀的團隊對急救手術是多麼重要,譚主任這個高超的操作為後續手術贏得了時間,要是沒有這根接通人工血管,恐怕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韓主任力薦譚主任來三博醫院,並且將創傷急救中心和骨科交給他是對的,其它幾個主任還真很跟他有差距,田園業務水平很不錯,但是多了幾分圓滑,少了幾分這種大刀闊斧橫刀立馬的豪氣。

這一根橋接血管代表了一種極其先進的急救思維,能夠從紛繁錯亂的各種因素中快速找到主要因素,並且能夠將它付諸實現。

也正是這一點點通道維持著患者僅有的生命跡象,避免腦缺血引起腦死亡。

肌肉也大部分撕裂,面板還有部分還連著,這已經跟身首分離沒有區別。

“頸後被高速運動的機器擺臂擊中,四肢已經癱瘓,依靠呼吸機輔助呼吸,大腦只有微弱的血供,出血很猛,現在已經輸了很多血,從下面一個醫院轉上來的。”譚主任一邊指揮醫生消毒鋪單,一邊繼續向楊平彙報。

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屬於急診中的急診,手術難度非常高。

手術必須快,儘快恢復大腦的血供,大腦是很不能耐受缺血的器官,只有手術足夠快,才可能救回患者的命。

要論快,三博醫院會有誰比楊平快,他是第一快刀,這時候哪怕快幾秒都會多幾分勝算。

好強的譚博雲在這個時候沒有拿患者的生命開玩笑,他沒有自己強行上臺,而是第一時間向楊平求助,因為楊平的速度比他快。

幾句話之間,已經完成消毒鋪單。

“刷手!”

楊平沒有多少猶豫,立即和譚博雲一起刷手上臺,這次刷手也是匆匆完成,比起平時快了很多,緊急時刻有緊急時刻行事的方式,在保證基本質量的同時一切從簡。

“後面是重物擊中的部位,面板全部挫爛,而且有汙染,不適合做切口,只能選擇前側入路,所以採用這種仰臥位。”譚博雲解釋為什麼不是俯臥位,而不是準備後路手術。

前路後路對楊平來說都不是問題,全身上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手術入路,對於解剖極其熟練的楊平完全可以做到。

所謂的經典外科入路在他腦海裡已經僅僅是一個概念,他可以依據手術需要臨時設計出任何最有利的手術入路。

這個平面的脊髓已經橫斷,下肢功能肯定是沒辦法恢復,上肢功能恢復一部分還是有一點希望。

不過現在的目標是救命,至於功能以後再說吧,救命第一,這是急救的根本原則。

一切與救命相違背的行為都應該暫時靠邊。

楊平穿上手術衣,戴上手套,從器械護士手裡接過手術刀,快速地顯露斷裂部位。

手術的過程大致這樣:在顯露受傷部位後,需要仔細探查,弄清楚究竟損傷什麼結構,損傷成程度如何,同時相應的處理措施也要拿出來,急救唯快不破。

然後將斷裂的頸椎結合,用鋼板螺釘固定牢固,再修復血管神經,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整個手術的程式其實跟再植差不多。

這臺手術可以看成是一臺自體頭部再植。

自體頭部再植,楊平想起現在曼因斯坦教授現在痴迷的換頭術,所謂的換頭術不就是異體頭部再植嗎?不管異體再植還是自體再植,在外科手術原理上是相通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自己的頭和自己的身體,一個自己的頭和別人的身體,一個不存在排異反應,一個存在排異反應。

楊平的腦子裡一邊想,手上的動作一點也沒有慢下來,很多基本的東西已經形成本能反應,似乎腦子不用想,手就會去做,而且不會出錯。

就像鋼琴家彈奏自己最熟悉的曲子,腦子不用想,也不用去回憶曲譜,雙手十指摸上琴鍵,一個一個音符就跳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