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

第1196章 感同身受

發抖歸發抖,一助還得繼續擔任,譚博雲現在一點脾氣都沒有。

“譚主任,還能堅持嗎?”楊平見譚博雲的手有點發抖,是不是他有什麼不舒服。

譚博雲是什麼人,整天精力充沛得像一頭牛,做十幾個小時手術不喊累的。

“沒事沒事。”譚博雲有點尷尬地說。

這時,張林和小五已經刷手進來,他們正在穿手術衣。

“教授,我們上臺幫忙拉鉤?”小五問道。

楊平點點頭,今天這拉鉤的手老是抖動,打結剪線的手也是抖動,一個一個就像帕金森氏綜合徵一樣,還是張林小五他們來比較好,他們拉鉤那叫一個穩定,簡直絲紋不動。

雖然手術已經進行到一半,但是這個時候上臺也能幫不少忙,會節約很多時間。別小看拉鉤,拉鉤負責手術視野的顯露,其實也非常重要。

二助和三助見到張林小五進來幫忙,他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人可以替換他們,他們實在是跟不上速度。還好楊教授脾氣好,不會罵人,要是譚主任遇上這種情況,助手鐵定被罵得狗血噴頭。

打結手還發抖,剪線手也發抖,不捱罵才怪。

譚主任現在身為助手,已經能夠體會作為助手的壓力,此時此刻,他感同身受,以後還是對助手多點理解多點包容,不要動不動就劈頭蓋臉地罵。

現在楊教授對助手多包容,手抖成這樣也沒見罵人。

可是為什麼手抖呢,平時不是這樣的,譚主任自己根本控制不住,手就是不住地抖動。

“動作快點!”楊平頭也沒抬,吩咐小五張林。

他們穿好手術衣,戴好手套,來到手套旁邊。

除譚主任外的另外兩個助手立即讓出位置,小五和張林接過拉鉤,手術繼續進行。

不說別的手術技術,只說拉鉤,這兩人的水平確實是頂級,可以說是世界頂級。

他們根本不需要楊教授操心,幾把拉鉤的位置變換交替進行,絕對能夠跟上手術節奏,而且絕對不會出現失誤,不會讓楊平分神來幫忙調整拉鉤,小五張林兩人配合十分默契,簡直如行雲流水一般,看起來非常舒服。

原來拉鉤也這麼有技術含量,小五和張林的含金量再次拔高。

金鉤銀鉤名不虛傳,拉鉤再也沒有成為教授手術的阻礙,助手也沒有因為拉鉤被挨訓,甚至教授根本不需要提醒拉鉤者注意位置和力度,因為他們知道任何時刻拉鉤出現在什麼位置,該用多大的力度。

能夠寫出世界首部外科拉鉤專著的學者拉鉤水平自然不一般。

譚主任站在臺上已經沒事幹,剪線的操作楊平自己做,拉鉤有小五張林,他發現自己這個一助已經被嚴重邊緣化。

不過還有一件事,他可以幫忙擺一擺器械,按照楊平的要求,更換大彎盤裡的器械,成為器械護士的幫手。

譚主任抽空看看張林小五怎麼拉鉤的,他第一次感到在手術中拉鉤的作用這麼大,而且拉鉤居然還需要技術含量。

拉鉤大師此刻已經不是一個讓人笑話的稱號,而是真正的拉鉤技術的具象化體現。

很快,一側斷裂的血管修復好,另一側的血管只是扭曲導致官腔狹窄,楊平檢查後發現不需要修補。

患者頭上的血供現在完全恢復,其實剛剛急救的時候那一根橋接的人工血管非常重要。

這一根臨時橋接的人工血管贏得了急救的時間,這操作在一些缺血性外傷中意義非常重大。

如果血管斷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手術開始就將斷裂的血管用人工血管或其它輔助方式臨時接通,這樣可以儘量縮短缺血對機體的影響,有時候在急診室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做。

當然,這種方式除了擁有第一時間開通血管的理念,還必須擁有儘快開通血管的技術,兩者缺一不可。

楊平直接在肉眼下修復了血管,然後繼續修復肌肉、肌腱、韌帶等結構,整個手術做下來居然不到四十分鐘,加上等下關閉切口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吧,譚主任看得是傻眼了。

“你用顯微鏡檢查一下血管縫合質量。”楊平吩咐譚主任。

譚主任讓護士推來準備好的顯微鏡,使用顯微鏡一看,我的乖乖,這傢伙真是天才,這肉眼的縫合質量居然比他顯微鏡下縫合還好,整整齊齊,簡直堪稱完美,這是一雙什麼眼睛,一雙什麼手。

譚主任看看楊平,簡直不敢相信,肉眼下縫合,縫合還這麼快,看起來大刀闊斧的快速操作,沒想到縫合質量這麼高。

命算是保住了,但是脊髓橫斷是不可能恢復的,世界上暫時沒有可以讓橫斷的脊髓修復的技術,目前曼因斯坦教授的研究也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譚主任,關閉切口,你來還是我們來?”小五問道。

譚主任現在不確定自己的手會不會抖:“還是你們來吧,我打打下手。”

“你休息吧,我們兩個就夠。”小五開始沖洗術區。

“你們剛剛拉鉤的放置與我們平時做頸椎前路手術不一樣呢?”譚主任剛剛注意到。

張林淡淡地說:“哦,這使用的是張氏拉鉤法和盧氏拉鉤法,要是配合我們的專利拉鉤,效果更好,顯露更充分,對組織的壓迫更輕。”

這逼裝的!

不過也該他們裝,他們拉鉤技術確實好,不得不服氣,研究所的金鉤銀鉤名不虛傳。

“讓他們弄吧,我們休息。”

楊平沒有脫手套,護士搬來凳子,楊平坐在旁邊。

譚主任也在旁邊坐下來。

“這個傷者還是比較兇險,在急診科的時候心跳已經停止,經過心肺復甦才搶救過來。”譚主任回憶說。

“麻醉醫生,現在生命體徵怎麼?”譚主任問道。

麻醉醫生立即報出生命體徵目前很穩定,看來暫時能保住命,後面能不能保住難說,但是搶救就是這樣,先把當下的事情先解決,後面再看吧。

“人工血管是急診科室植入的?”楊平問道。

譚主任說:“季主任做的,當時做急診ct的時候,他直接在ct機上穿刺植入人工血管,同時進行擴張,這才保住一部分血運,不然上不了手術檯。”

又是出血又是缺血,出血會引起低血容量休克,缺血會引起腦梗死。

“使用了很多血管活性藥物仍然沒用,沒辦法,只能讓季主任用介入先疏通血管,建立一側的椎動脈通道,保證頭部的血供。”譚主任說,當時整個搶救是他指揮的。

其實他這個方案非常好,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正確的方案,只要錯一步就會搶救不過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