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森十分激動,他要混在另一個示教室,這個示教室沒有住示教室那麼大,但是也夠用。
以前那種場面又出現在腦海裡,這次來中國真是值,除了連體人手術,還可以看到這種跨洲遠端手術,如果這樣,以後楊教授坐在中國的操縱室裡可以做美國的手術,這樣,隔著太平洋,約翰內森也可以獲得楊教授的技術支援。
只是,法律問題怎麼解決,激動的約翰內森不免有些被潑了冷水。
他看了一眼手術機器人的品牌,不是他們常用的品牌,而是一個全新的品牌——銳行,他記住了這個品牌,以後如果能夠讓楊教授做遠端手術,一定要有這個品牌的手術機器人,否則無法與這邊的操作檯配套。
約翰內森偷偷地與一個工程師交流,然後留下他們公司的電話,以備以後需要。
那邊消毒平淡已經做好了,其實這臺手術需要楊平親自主刀的是顱內手術,涉及到術後對大腦功能的最大限度恢復,其餘部位的手術交給宋子墨主刀完成。
患者64歲,男,車禍致全身多處外傷伴不省人事半小時入院。楊平對他的病歷已經熟記在心,這個患者最嚴重的損傷在顱內,顱內的出血已經壓迫腦幹,雖然出血量極少,但是部位特殊,足以導致昏迷,後面隨著出血加重會引起死亡。楊平的手術目的就是取出腦幹內部的血塊,並且進行止血。
近期楊平與腦幹手術有緣,連體姐妹的主要問題也在腦幹,其實不是他與腦幹有緣,而是這一類的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別人容易拿不下,只能找他,其它別人能夠拿下的手術一般不會找上他,自然跟他緣分少。
方教授顱內出血量其實很少,只是侷限於腦幹,位置太特殊,所以才會危險。
其它部位,比如骨盆骨折、脊柱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等等,大量骨折造成大量的失血,脊柱骨折目前來看沒有引起脊髓嚴重損傷,後期脊髓功能恢復應該比較好。
還好,腦幹深處的出血速度不是很快,應該是滲血導致的。
要是平時普通病例,楊平會在術前跟大家討論一番,鑑於現在爭分奪秒救命,所以沒時間跟大家討論,要討論也放到術後再做。
手術機器人手術比起傳統的外科手術,優點還是很明顯,比如機械臂的精確性和穩定性比人手還好很多,機械臂帶有過濾震動的裝置,不會有人手那種振動。
在導航裝置的輔助下,機械臂可以十分精準地到達手術部位,現在這臺手術機器人就是自帶導航裝置,利用ct掃描的導航,銳行的自主創新能力還是很強,這臺手術機器人的x射線劑量非常少,是市面上同類裝置的十分之一。
但是為了儘量減少x射線的劑量,楊平沒有全程採用導航,只是在術前使用導航來定位,開顱的工作交給了宋子墨,他負責顯露腦幹,楊平只負責最關鍵的部位,進入腦幹,取出血凝塊,進行徹底止血,最後的關閉工作也由宋子墨完成。
兩人的配合非常默契,宋子墨完成顯露工作,楊平利用手術機器人切開腦幹,取出裡面的血凝塊,對出血部位進行徹底的止血,然後縫合腦幹,剩下的工作由宋子墨完成,整個手術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手術過程時間非常短,鄧醫生以為少十幾個小時,但是隻花了三個多小時,全身手術全部做完,手術做完後,沒有活動性出血,方教授的血壓自然就穩住。
當宣佈手術結束的時候,領導在示教室還沒反應過來:手術這麼快就結束了,前前後後準備這麼久,以為要大幹一場,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急救,沒想到,三個多小時手術就輕鬆結束。
他還以為手術出了什麼問題呢,立即問道:“方教授現在怎麼樣?”
“手術很順利,方教授現在生命體徵平穩,如果不出意外,應該72小時內可以醒過來。”楊平自信地說。
領導鬆一口氣,手術做這麼快,還以為出什麼問題呢。
夏院長和韓主任已經習慣這種節奏,楊平主刀的手術哪有不快的,要是太慢反而不正常。
大家憋著一肚子的勁,感覺什麼都沒幹就結束了,所以一下子還真不適應。
既然手術結束,領導也沒必要留在三博醫院,他留下一個助理在三博醫院,擔心術後方教授出現意外情況還需要二次手術,留下一個人在這裡負責組織聯絡,他帶著團隊要趕回帝都。
第二天,各大網站和報紙報道了這一起跨越萬里的遠端手術,並對三博醫院提出了表揚,這標誌著遠端手術的成熟。
這則正常的報道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它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出現世界各國的網路和報紙上。
楊教授利用手術機器人給萬里之外的患者做了手術,楊教授和手術機器人成了重點。
一些專家出面解釋技術的可行性,並且指出,如果要實施遠端手術,必須是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手術機器人操作檯與手術終端分居兩地,利用網路通訊進行連線,這樣才可以實施遠端手術。
這些記者繼續深挖,立即發現楊教授當時使用的手術機器人品牌是銳行,一個新品牌。
德國的公爵先生第一個找到夏裡特醫院,他要捐款,還要捐助手術機器人,他希望可以在夏裡特醫院建立一個遠端手術中心,這個手術中心必須使用銳行的手術機器人。
“老朋友,我捐助五億歐元給你們,提出這樣小小的條件不過分吧?”
公爵先生對自己的老友奧古斯特教授說。
奧古斯特知道他的心思,突然再次捐款,而且要建立遠端手術中心,還制定品牌,無非就是想以後可以利用這個遠端手術中心讓楊教授為自己做手術。
他年紀大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需要楊教授的幫助,中德相隔萬里,不管是送他去中國,還是請楊教授來德國,即使最快的飛機也需要不少時間。
如果建立這個遠端手術中心,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楊教授隨時可以利用手術機器人為他做手術。
“當然不過分,建立遠端手術中心不是問題,但是困難在法律,目前的法律還沒有允許這種跨國遠端手術,因為這涉及很多問題,比如手術資質、責任劃分等等。”奧古斯特如實地告訴老友,免得他過度高興。
公爵先生對這些已經非常熟悉,他已經琢磨了很久:“我想,法律不是太大的問題,像我這樣積極關心遠端手術的人還有很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推進遠端手術的立法可以幫助更多人。同時,在沒有立法之前,對於一些特殊案例的遠端手術,可以按科研實驗室病例對待,這樣可以不受現有法律的限制,可以走科研實驗的法律通道。”
“你真是個聰明的人。”奧古斯特很欣賞老友的反應速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