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說得頭頭是道,在場的醫生們無不有些想法,還是研究所好,要是能夠去研究所,他們肯定也能做出一些成績。
連張林這樣的人都專家了,他們肯定只會做得更好,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以前張林和小五在醫院的口碑不是很好,小五嘛,大家都認為因為他是楊平從市人民醫院帶過來的小弟,所以才能進研究所,三博醫院比他厲害的有一大把。
而張林,也只不過初期給楊平幹活打雜,所以根本一起進了研究所。
這兩人都是沒本事的關係戶,這就是以前他們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可是大家沒想到,當初研究所草創時期,也沒誰願意去。
現在的張林小五不一樣了,從《拉鉤外科學》,到破解遺傳學方面一個難題,他們現在是貨真價實的專家,連現在的談吐都不一樣,有專家範。
“在兒科的時候做了基因檢測,遺傳學基因測序是陰性的,沒有找到致病基因。”白主任親自來回答。
張林問道:“如果沒有找到致病基因,恐怕我們面臨著非常大的問題——在沒有找到致病基因位點,對因用藥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治癒這種疾病,只能採用對症治療。”
所謂對症治療,就是指標,而對因治療,也就是治本。
“目前我們正在維持對症治療,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磷酸鹽類,至於糖皮質激素和腫瘤壞死因子-a拮抗劑,我們暫時沒有使用,覺得還是慎重一些,等討論之後再說。”白主任說得非常穩重。
基因檢測為陰性,那麼治療上非常棘手,因為找不到治本的目標。
“找不到致病基因並不表示沒有致病基因。”張林語氣認真嚴肅,就像一個資深專家經過慎重思考做出的回答。
全場所有醫生一片譁然,果然是研究所出來的人,見解就是不一樣。
“完全有可能她攜帶致病基因,只是致病基因屬於未知基因,暫時沒有在人類的疾病基因資訊庫裡存在,這個基因庫也是動態更新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基因檢測不過是將患者基因與基因庫資訊去對比,透過對比找出致病基因資訊。”
此言一出,再次引起譁然,張林能有如此見解,他的思維已經眾人之上。
楊平也是微微一笑,小五和張林資質普通,但是他們的努力楊平也看在眼裡,雖然他們身上各有缺點,比如小五喜歡油腔滑調,張林愛吹牛裝逼,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特點,不眼高手低,從小事做起,從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做起,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而且能夠堅持,無視周圍人的輕視和嘲笑,勇於做自己的事情。
楊教授還沒出手,研究所的張林已經將哲哲病例討論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我建議重新分析基因測序報告,不是按照現有診斷手段過一遍,而是將外顯子測序報告重新分析,對每一個出現變異的位點,進行更加細緻的篩查。”張林手裡拿著話筒。
“如果擔心人工篩查耗費時間,可以使用南都醫大的人工智慧模型,幾秒鐘可以出結果。”
會議室中有一個聲音在補充,大家循著聲音望去,是盧小五,也是研究所的哼哈二將之一,他現在語氣也是如此沉穩,真不愧是經過研究所的培訓的。
楊平心裡微微點頭,他們說的其實是對的,他們全程經歷童永歉的病例之後,基本具備基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已經掌握了診斷和治療的底層邏輯。
白主任和譚主任都是一愣,尤其是白主任對張林非常熟悉,以前他就是骨科的年輕醫生,去了研究所現在有模有樣。
“我剛剛看到基因測序的報告,只有最後的報告,沒有全部的外顯子組測序報告,如果要真的弄清楚病因,取得對因治療,必須查明原因,這種疾病肯定有致病基因,只是我們沒找到而已,方法上存在漏洞。”小五這時也站起來。
張林小五做手術,如果只是一個人在臺上,可能沒人覺得他們是高手,但是要是兩人同時在臺上,那絕對是一個高手,手術水平絕對超過任何教學三甲醫院的帶組主任級別。
張林的建議如撥雲見日,白主任本來拿這個病例做大討論,現在被張林直擊要害,看來沒有什麼討論的必要。
譚主任扭頭看向楊平,楊平微微點頭:“他們說的沒錯,這個患者肯定有致病基因,只是在現有的標準方法下沒有找到它而已,我們再透過逐一對比一定可以找出致病基因,這個基因肯定是存在的,很可能是新突變的基因,目前這個基因還沒有出現在基因庫裡面,大家要知道,基因庫裡的所有基因資訊是我們人為錄入的,它永遠有滯後性。”
那麼張林和小五說對了,真是牛,他們居然知道這麼多知識,這麼難的病例被他們一下解決了,剛剛楊教授也同意他們的說法,會議室的眾多醫生對張林小五充滿羨慕之情。
這個病例就這麼結束了討論?
“其實大家以後可以多使用南都醫大的人工智慧模型,它在很多方面可以給我們幫助,大家有空可以參加他們的培訓班,瞭解它的使用範圍,比如今天這個病例,可以使用人工智慧進行逐一對比,找出突變基因。”
“其實學會不難,只是大家要有這個意識,遇上疑難病例的時刻要想到診斷方法的侷限性,大多數的診斷方法其實有使用範圍,就是測量工具的量程一樣,一些疑難病例已經超出診斷方法這種尺子的量程。”
張林和小五兩人拿著話筒,你一句我一句,配合非常默契,儼然一副大咖模樣,連韓主任都對這兩人刮目相看。
當初南都醫大的人工智慧推出的時候,很多醫生認為這玩意不靠譜,是噱頭,沒想到研究所將它應用於診斷。
“那我們會後按照張醫生的意見去試試,其他人還有什麼意見沒有?”白主任問大家。
本來大家是想討論這個病例的治療,但是不管怎麼討論都是停留在對症治療,張醫生的意見明確表示,可以找到致病基因,可以進行對因治療,現在討論對症治療就變得沒有什麼意義。
“不用等會後,現在現場可以解決問題,也給大家演示一下南都醫大的人工智慧模型怎麼用於診斷,你們幫他們弄一下。”楊平吩咐小五和張林。
他們立即走上講臺,張林手裡拿著膝上型電腦,電腦上有人工智慧模型的app。
“將詳細的外顯子測序報告調出來,然後直接輸入大模型,讓它們幫助我們一個一個去核對,它肯定能發現變異基因,這種情況不可能不存在致病基因。”張林和小五一邊操作一邊講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