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

第106章 103荊州,詩人

建康,宋公府

今天是休沐的日子,劉義真披著黑裘,站在涼亭裡看雪。

劉義隆不知何時走了過來,關切道:“阿兄,小心風寒。”

劉義真笑了笑:“為兄可不是弱不禁風之人。”

儘管公務繁忙,但他一直都有在堅持鍛鍊,身體也非常地壯實,儘管還沒滿十三歲,但已經能夠拉動強弓。

劉義真說罷,將手爐遞給劉義隆:“倒是你,從小身體就不好,可得注意著些。”

劉義隆也不跟二哥客氣,接過手爐道:“弟知道的。”

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自從跟著二哥跑步以來,確實要比以前好多了,他也越發感謝二哥逼著自己鍛鍊。

劉義真見劉義隆穿得厚實,問道:“要不要陪我坐坐?”

“好啊!”劉義隆答應一聲,緊挨著劉義真坐下。

兄弟二人坐了一會,劉義真開口道:“父親昨日來信,詢問我何人可為荊州刺史。”

自劉道憐於去年被調入建康以後,荊州刺史的位置空懸已有一年半了。

劉裕此前三伐荊州,不想一大把年紀,還要打第四遍。

因此,寧願荊州無主,也不願所託非人。

原時空中,劉裕以劉義隆為司州刺史,想要讓劉義符出鎮荊州,但被張邵勸阻,於是改以劉義隆為荊州刺史。

如今劉裕詢問劉義真誰能勝任荊州刺史,劉義真其實知道他想要的答案。

“阿兄今日惆悵,是捨不得我去江陵嗎?”劉義隆問道。

“原來你知道父親的意思?”

“荊州為重鎮,非至親不能領,父親若是要以叔父復鎮荊州,又怎會等到今日,況且以父親之英睿果決,此事何需過問阿兄,如今既然詢問阿兄人選,依弟之見,父親意在由弟出鎮荊州。”劉義隆侃侃而談,只不過言語間並不興奮。

他出鎮荊州,不可能和劉義真入朝輔政一樣掌握實權。

事實上,劉義真在長安時,一開始,軍政大權也是落在了王鎮惡、王修的手上。

若非胡夏入侵,給了他一展才能的機會,劉義真一時半會還找不到奪權的契機。

劉義隆往江陵,實權必在別駕、司馬的手中,與其在荊州做個傀儡,他倒寧願留在劉義真的身邊,等年紀大點,可以自行處置政務了,再離開建康當個刺史也不遲。

劉義真撫摸著劉義隆的腦袋,問道:“你不想去嗎?”

“弟願意去。”

劉義真搖搖頭:“我是問你想不想去,不是問你願不願意去。”

劉義隆看著二哥,一字一句道:“弟不想離開阿兄。”

“那就不去了。”劉義真展顏笑道。

劉義隆問道:“弟若不去,阿兄又該如何回覆父親?”

“我會向父親舉薦叔父復鎮荊州,如今有我坐鎮建康,不必叔父守在此地,至於父親用不用,就不是我能過問的了。”

劉道憐貪歸貪,但貪的是公府,並未虐民。

劉裕對他總體還是滿意的,否則也不會讓劉道憐來到建康後,以尚書令的身份,持節都督徐、兗、青三州及揚州晉陵郡軍事。

所謂都督徐、兗、青三州及揚州晉陵郡軍事,其實指的是同一個群體,即徐、兗、青三州在晉陵郡的流民,也就是劉裕的基本盤,京口武人。

劉道憐一旦復鎮荊州,劉義真便可向劉裕請命,效仿劉道憐,身兼尚書令的同時,都督京口的軍事力量。

他相信,劉裕肯定也不放心讓劉道憐長期督管京口武裝。

原時空中,劉裕病重,他一方面打發‘劉義真’離開建康,出鎮歷陽(安徽和縣),另一方面又急召劉道憐由京口入朝,這兩件事情,擺明了都是害怕影響到權力的正常交接。

劉義真也只有拿下了都督徐、兗、青三州及揚州晉陵郡軍事的權力,才能名正言順的統領建康城內的一萬二千名北府將士。

否則,劉道憐其實也有權力調動他們。

劉義隆不知道劉義真的打算,他聽了劉義真的話,深有同感:“有阿兄在建康,又得王鎮惡、沈田子、檀道濟、王仲德四員大將,以及萬餘精兵,足以震懾宵小,叔父確實應該另外擔負重任。”

“你也這樣覺得?”劉義真笑著揉了揉劉義隆的腦袋,說道:“但叔父畢竟歲數已高,等過些年,就該由你去江陵了,到時候,可不能再說捨不得阿兄了。”

劉義隆信誓旦旦道:“阿兄放心,我會像叔父輔佐父親一樣,替阿兄看住荊州。”

劉義真戲謔道:“將來我召你入朝輔政,你也要把荊州府庫搬空?”

劉義隆趕忙看了眼四周,見無人靠近,才鬆了口氣:“阿兄拿叔父說笑,就不怕傳揚出去,受人非議。”

“我們兄弟之間,又有什麼不能說的。”劉義真笑道。

說罷,劉義真抓住了劉義隆的手:“走吧,手都冰冷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