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目睹了一場勸進大戲,倒也有所收穫,等到將來也許能夠有樣學樣。
他完成了使命,不再久留,當即回去向劉義真覆命。
而赫連璝如願當上了天王,由群臣簇擁著回營。
但是對他來說,還有一個隱患:為何晉軍能夠知道赫連勃勃的位置,順利實施斬首計劃。
好在,對於此事,赫連璝與劉義真已經達成了共識。
王帳內,群臣再次叩拜見禮。
“眾卿免禮。”赫連璝抬了抬手,等眾人起身,他才緩緩道:“寡人能夠帶回先王,其實是答應了劉義真的一個條件。”
眾人以為是什麼喪權辱國的條約,無不心頭一緊。
哪知赫連璝憤慨道:“劉義真聲稱趙思群對他有大功,雖已身死,仍要向寡人討要趙思群的家眷。寡人以為,賣主求榮者,必此人也!寡人恨不得滅其滿門,但人無信不立,寡人既然答應了劉義真,也就不願反悔,眾卿以為如何?”
儘管知道赫連璝通敵賣國的人不在少數,但有了劉義真的官方背書,所謂的真相,也只會是謠言。
群臣聽了赫連璝的解釋,終於解了心中疑惑,紛紛咒罵趙思群。
如果死人能夠被罵活過來,趙思群現在肯定滿腦袋問號。
至於劉義真討要趙思群家眷一事,既然赫連璝已經同意了,並且事出有因,群臣當然不會反對。
“天王英明。”
在得知赫連璝順利當上了胡夏天王之後,劉義真也不在營外給壓力了,揮師折返。
奉命留守營寨的杜驥在得知赫連勃勃授首,晉軍大勝後,就按照原定計劃拔營北上,在距離夏軍營寨僅十里的地方重新安營紮寨。
劉義真回營後清點繳獲,此戰斬首六千級,俘虜夏軍二萬人,等同於說,今日出營的六萬夏軍,折損將近半數。
若非赫連璝與劉義真提前有了約定,胡夏經此一役,沒有十幾年恢復不了元氣。
飛騎軍的帥帳內,劉義真對一眾將佐道:“為了取信赫連璝,我計劃在明日與他結義後,便當眾提出俘虜置換嶺北一事,率先歸還俘虜。”
沈田子皺起了眉頭,立馬錶示反對:“府主,夏賊不可輕信,倘若我們還了他俘虜,他卻不還我們嶺北,如之奈何。”
王鎮惡聞言,忍不住譏笑道:“二萬俘虜嗷嗷待哺,沈參軍是想替赫連璝養到什麼時候?況且,我軍繳獲甲冑四萬副,軍馬萬匹,各類長短兵器無數,縱使放還了俘虜,夏賊安有一戰之力,總不能赤手空拳與我軍搏殺吧,哈哈哈。”
沈田子怒目而視:“你”
但又不知該如何反駁。
劉義真看到這一幕,深感頭疼,如今晉夏之戰的勝負已有分曉,失去了外部壓力,他們又有故態復萌的跡象。
這兩個人,一個管不住嘴,一個心胸狹隘。
不過,他們都對今後有了更大的盼頭,倒不至於發展到火併的地步。
王鎮惡與沈田子積怨已久。
當年王鎮惡貪掠財貨,不肯參與進攻江陵,那一戰,死的不僅有劉義真的姐夫徐逵之,還有沈田子的哥哥沈淵子。
將心比心,劉義真總不能跟沈田子說,忘了你哥哥的死吧,今後大家好好過日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